今夜不眠:蒙洼蓄洪区7小时生死转移

2020年07月21日09:07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今夜不眠:蒙洼蓄洪区7小时生死转移

新华社合肥7月20日电(记者杨玉华、水金辰)19日晚11点,76岁的潘光辉开着电动三轮车已经上下潘台子十多趟了。床垫、电视机、一包包床单裹着的衣物,都从庄台下的老房子搬到了台上的儿子家。虽都是些老物件,可老潘还是不愿意丢弃。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水位19日快速上涨,当晚7时,王家坝水位29.09米,距离保证水位仅0.21米。晚7时许,安徽省阜南县接到指令,蒙洼蓄洪区内四个乡镇非安全区的群众需要在20日凌晨3点全部转移,确保行蓄洪区能够随时运用。

此时,距离凌晨3点仅7个多小时。蒙洼蓄洪区内,一场与洪水竞速的人员大转移进入倒计时。2000多人和潘光辉一样,注定要过一个不眠之夜。

经历过4次洪水的潘光辉感慨,以前庄台都是泥巴路,扁担挑板车拉得好几天。现在道路硬化了,开着电瓶车几小时也就拉完了。

而桂庙村的养鸡大户刘超却觉得时间不够用。“4万多只鸡,7个小时根本不够。”刘超说着,手上的活儿却不停。一箱箱鸡笼搬上卡车,它们将“寄宿”在邻镇朋友的鸡场里。

今年4月,刘超看中了桂庙村这片设备齐全的老养殖场,决心搞规模养殖。从未经历过蓄洪的他,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有些措手不及。

蒙洼蓄洪区内将近七成的土地已经流转,像刘超这样的种植养殖承包大户不少。王家坝镇和谐村党支部书记刘杰一夜未眠。虽然他们只有15户转移任务,但投入了近70名镇村干部及志愿者协助他们转移。

“这些多半都是种植养殖大户。”刘杰说,这些年村里搞稻田养虾,养殖螃蟹、鸽子,规模种养的面积增大了。

20日12时左右,一辆大巴车载着40多名阜南县直机关的党员增援桂庙村,帮助群众转移撤离。此时,村头的农资经营户吴孝龙正为店里60吨化肥农药的转移发愁。如果不能赶在洪水来前转移走,不仅是一笔财产损失,还会造成生态污染。

“我们来!”七八个党员走进吴孝龙的店里,一人扛起一袋化肥往车上运。不一会,又有十多名党员闻讯赶来帮忙。

不到一个小时,吴孝龙店里垒成小山的化肥被搬运一空。吴孝龙激动地一个劲儿说:“幸好有你们!”

离凌晨3点的转移期限越来越近,蓄洪区内依然无人入眠。动员群众尽快搬离的宣传大喇叭仍然洪亮,一辆辆满载转移物品的电瓶三轮车在庄台上下往返,从四面八方紧急驰援的武警部队、公安干警跑步前进……

凌晨3点,阜南县王家坝蒙洼前线指挥部传来消息,非安全区人员转移基本完成。20日早晨7点,蒙洼蓄洪区内开始了最后一次拉网式排查。蓄洪区内非安全区域全部拉闸断电。

8点32分,接国家防指命令,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水流奔腾涌入蒙洼蓄洪区内,这个1953年建成的淮河干流中游的第一个行蓄洪区,第16次做出牺牲和奉献。

(责编:梁秋坪、岳弘彬)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