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时段供水,一来水就得大盆小盆地接。吃完晚饭我们老两口都是赶着洗澡、接好水,才敢出门散步。这样不方便的生活终于要成为过去了。”看着楼下新装的供水管道,62岁的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道铭新社区铭新巷小区居民陈华高兴地说。
铭新巷小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附近便是繁华热闹的吉庆民俗街和江汉路步行街,然而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却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小区的供水问题。大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磊介绍,铭新巷小区是个老旧的还建小区,供水管网年久失修,千余户居民长期被用水难题困扰。
转机出现在今年2月,武汉正式启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明确以党建引领为“主轴”,以街道改革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相关体系、机制和平台,全面回应和解决群众及企业反映的问题,江岸区成为先行试点的城区之一。
“街道、社区是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最前沿,但受限于人力不足、权力不够,调配资源为民众解难题往往力不从心。”江岸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民呼我应”改革开始后,江岸区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区级党建大联盟,与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形成三级区域化党建体系,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研究解决“民呼我应”方面的重大事项。同时,江岸区将156名城管执法人员和136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派驻到街道,建设、水务等8个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定期报到、随叫随到,派驻人员与所在街道考核结果挂钩、绩效奖励捆绑。
信息化、大数据实现快速调度力量、高效处理问题。江岸区将现有市长专线、城市留言板、数字城管、“武汉微服务”等平台统一整合到区“民呼我应”信息平台,优化手机端“武汉微服务”“我要报事”功能,增设“一键呼叫”按钮,实现一口受理、“一网打尽”。设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呼我应”指挥机构,建立分级处理机制,制定ABCD四级响应清单,对应由社区、街道、区、市处置,社区可以解决的由社区解决,解决不了的则按照难度上报到相应层级。并成立区街两级督办组,实行周动态、月通报和实时快报制,对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督办问责。
铭新社区“民呼我应”工作站对网格员在前期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进行研判后,上报街道“民呼我应”指挥中心。针对铭新巷18、20号还建小区供水难问题,街道于4月12日启动C级呼叫,在街道协调下,区水务局将此处纳入老旧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三年计划。
“目前,水务地下管网更换及自来水集团二次供水泵房已建设完毕,正在进行立管入户。后期该处将实现‘一户一表’规划用水管理,长达近20年的用水问题将彻底解决。”江岸区水务和湖泊局副局长陈文伟说。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