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峥嵘岁月|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2019年09月27日08:42  来源:新华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愚公移山”,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寓言故事。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读到一份讲述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通过整治土地、兴修水利、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的报告,挥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语。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为这个伟大精神所感召,中国人民抒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面对极端困难的考验,展开了一场同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的斗争。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开凿红旗渠、重新安排山河的壮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大寨,位于山西省晋中太行山麓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大寨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苦干、实干、拼命干,从1953年开始,用五年时间,改造了全村七条大沟,把深沟变成了良田,被誉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1962年,在全国大灾和严重困难的年景下,大寨粮食亩产高出同县平均产量530斤。

  河南省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自古以来就严重干旱缺水。林县人民在县委带领下,大胆设想引漳河水入林县,“重新安排林县山河”。1960年初,3.7万名林县群众开始向太行山开战。经过五年苦战,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随后用了七八年时间,进行支渠配套、总干渠加高加固,直至1974年8月,红旗渠全部竣工。红旗渠被誉为“人造天河”,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积极效益。

(责编:宫宜希(实习生)、刘融)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