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9月25日电 随着一段长17米、重473吨的钢桁梁被精确固定到位,总长16.34公里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25日上午合龙贯通。
大桥宛若长龙卧波,在碧蓝的大海上蜿蜒前行,十分壮观。劳动模范代表为大桥合龙剪彩,人群发出阵阵欢呼,五星红旗在风中招展。
9月25日,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施工现场欢庆大桥成功合龙。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历经六年建设终于迎来全桥贯通,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高兴!”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立超说。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福州至平潭铁路控制性工程,也是“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的先期工程。
大桥起于福州市长乐区,“踏”过四座小岛后抵达中国第五大岛平潭,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设计时速200公里的高铁。据福建福平铁路公司介绍,大桥计划2020年正式通车。
9月21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鼓屿门航道桥钢桁梁被架梁起重机稳稳地提升起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尽管合龙时阳光明媚,但站在距海面70米高的大桥上,仍感到大风强劲,海面卷起阵阵浪花不停拍击着巨大的水泥墩柱。
“桥址所处的台湾海峡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海域环境复杂,风大、浪高、流急、岩硬,波浪力是长江等内河的10倍以上,全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高宗余说。因建设条件恶劣,有效作业时间短,施工难度极大,台湾海峡被视为“建桥禁区”。
在如此复杂的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成后要满足海上桥面在十级大风环境下的安全运营。
9月21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鼓屿门航道桥的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13年,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正式动工。建设者们创造性地研发运用了一系列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成功突破了“建桥禁区”。
在六年建设过程中,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所应用研发的多项技术、装备创下国内外纪录。海峡环境桥梁深水基础建造技术、常遇大风环境下高塔施工技术、钢桁梁整体全焊建造技术、海峡桥梁安全运营保障技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全桥钢结构用量124万吨,混凝土用量294万方,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桥梁之最。
9月21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鼓屿门航道桥的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中铁大桥局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创造世界桥梁建设纪录,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巨型大桥在江河湖海、群山沟壑间架起,为经济发展畅通了动脉。
“一座座超级大桥,正是新中国70年巨变的缩影。”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说。(记者 邰晓安、张逸之)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