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护促脱贫 以脱贫助保护——长江源头第一县的生态发展选择

2019年09月16日08: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9月15日电 

  9月中旬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天气晴雨不定,时常有彩虹在雨后贯穿云层,如拱桥连接大地。治渠乡同卡村村民昂文西让喂饱了牦牛犊,深吸了一口雨后的清新空气,走向自家的砖瓦房。在他身后的不远处,一只藏狐在小溪边喝完水,轻盈地迈向青山深处。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村民昂文西让的妻子布沙措江卓玛清理家里的柜子(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这个位于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的长江源头第一县,是“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出生、工作的地方。他用生命守护的可可西里,如今已是世界遗产,也是昂文西让等三江源地区百姓共同呵护的瑰宝。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村民们也有了新的烦恼——棕熊对生活的侵扰。同卡村党支部书记安多存多杰说,这几年“熊灾”是越来越多了,它们有时会入侵到居民家里找吃的,或者袭击牛羊,袭击人的情况也有发生。

  昂文西让家的易地搬迁新房,院墙有2米高,还装了一扇大铁门。“这样才能抵挡棕熊的侵袭,保护牧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治多县治渠乡党委书记昂才仁告诉记者。

  村民们对棕熊可谓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们数量增加表明环保有力、生态向好;恨则是棕熊带来的破坏短期还难有效解决。为此,有的牧民选择把牧场上的房门和窗户都打开,里面留点吃的,这样熊吃完就走,不会在屋里进行大肆破坏。这也算是牧民们与熊的共处之道。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用手机拍摄的雨后彩虹(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乐 摄

  在生态脆弱的三江源地区,平衡共处也体现在产业发展之中。为了减少对高山草原的破坏,守住这一江清水,治多县将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作为牧民重点增收产业之一。

  同卡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有贵告诉记者,村民们以羊、牛、草山等折价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科学放牧、合理出栏、升级产品、对接市场等,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村集体收益增加,再给村民们分红。2018年村集体收益145万元,分红118万元。其中,持300股的村民白旺获得分红62315元。入股33只羊、5头牦牛的昂文西让,2017年凭借合作社人均4233元的分红和挖虫草等收入,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队伍。

  科学合理放牧的前提一定是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治多县扶贫局局长昂卡巴宗说,治多县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战略定位,秉承杰桑·索南达杰的环保理念,积极承接生态环保工作任务,全民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落实生态管护员、林业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4163名(每个管护员月收入1800元),落实管护资金8992万元。

  治多县索加、扎河2乡8村基本实现贫困家庭“户均设置一个管护员”目标。过去破坏生态的过度放牧人,现在成为保护生态的一线负责人。园区内外贫困户收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生态建设红利逐年扩大、释放。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村民昂文西让的妻子布沙措江卓玛正在挤牛奶(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方方 摄

  在生态脆弱的三江源地区,脱贫攻坚的脚步更需走得稳健。当地将继续紧盯“3个贫困村退出、1801户491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一核心目标,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协调发展,全力打好今年的脱贫攻坚摘帽战。(记者 邹乐、黄玥、韩方方)

(责编:宫宜希(实习生)、王欲然)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