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
这里实现了从“共和国工业摇篮”到“挺起民族工业脊梁”的历史巨变;
这里实现了从“简单易货贸易”到“全方位对外合作”的历史巨变;
这里实现了从“全国林木采伐基地”到“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的历史巨变;
这里实现了从“普遍贫穷”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
这里就是黑龙江。70年来,黑龙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进步。黑龙江的发展也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三年两次亲临黑龙江视察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黑龙江如何重振雄风再出发?
国新办“新时代黑龙江重振雄风再出发”发布会现场。(黑龙江新闻图片社徐旭 摄)
9月6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文涛继今年全国两会后,再次直面众多海内外媒体的“拷问”。
以重振工业雄风引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黑龙江因工业辉煌而辉煌,重振黑龙江雄风就在于重振工业雄风”
黑龙江是“共和国工业摇篮”,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25家大企业北迁,22个重大项目落在黑龙江,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力发电设备企业、第一座重型机械厂等“国宝”级企业。经过70年的发展,黑龙江工业增加值增长325倍,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累计为全国提供了1/3的电站成套设备、1/2的铁路货车,“黑龙江制造”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张庆伟说:“黑龙江因工业辉煌而辉煌,重振黑龙江雄风就在于重振工业雄风。”因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正着力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以工业振兴支撑黑龙江全面振兴。
据悉,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工业强省规划、“数字龙江”发展规划,并实施“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是指黑龙江要支持打造一批产值百亿级的骨干企业,抓一批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千亿级优势产业,还要形成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引导关联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认识到产业结构偏重是制约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突出结症后,黑龙江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在这样的举措下,黑龙江能源工业“一柱擎天”的局面得到了初步的转变。张庆伟列举了一组数据:“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省‘老字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7.6%,利润增长了6%;‘原字号’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1.8%,利润增长了35.7%;‘新字号’动能加快形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保持10%以上的增长。”
不仅如此,黑龙江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即便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黑龙江新成立科技型企业超过8000家,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6%。
张庆伟说:“建设工业强省是我们的现实所需,也是发展必需。我们的目标就是工业要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35%以上,使黑龙江工业实现新跨越,再铸新辉煌。”
以改革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
“黑龙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
在回答记者黑龙江如何通过改革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时,张庆伟直言:“黑龙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其实,发布会一开始,在介绍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情况时,张庆伟就对黑龙江发展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剖析:“黑龙江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计划经济较晚,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振兴发展的症结”。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黑龙江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强动力,从2017年以来,新一届省委已经召开了40多次改革专题会议,专班推进,现在主要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确立。
发布会现场,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回答记者提问。(黑龙江新闻图片社徐旭 摄)
通过重点领域突破来带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方面,黑龙江省做了很多工作。张庆伟介绍了“北大荒集团”改革的情况。众所周知,在黑龙江,垦区运行了50多年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在党中央出台的深化农垦改革的意见指导下,“到今年上半年,农垦大部分行政职能已经移交给当地政府,中小学完成了移交,法院、检察院、公安也都移交给了地方,让农垦焕发了生机活力。”
在政府职能转变上,张庆伟提出要用好“加减乘除”,即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市场活力的“加法”,用行政环节的“除法”换办事效能的“乘法”。此外,黑龙江省积极探索龙江特色改革促发展。比如,在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时,按照分类改革的指导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同时,黑龙江省与广东省、深圳市对口合作,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加快改革步伐。
把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
“第二届国际大米节,欢迎各位到时候去鉴定鉴定”
黑龙江是中国大粮仓,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室”,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那么,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如何?
王文涛坦言道:“黑龙江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是53.6%,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所以,在精深加工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差距也就意味着潜力和空间。”
发布会现场,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文涛回答记者提问。(黑龙江新闻图片社徐旭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黑龙江提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了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省委把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战略定位,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在按照这样一个部署推进实施,通过一产连接二产、扩大三产,我们叫‘接二连三’,就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打造供应链,推动我们粮食生产加工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王文涛道出了省委的部署。
王文涛介绍,今后黑龙江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种得好。二是产得优。三是卖得俏。尤其是如何“卖的俏”。长久以来,营销是黑龙江粮食产业的短板,特别是农产品品牌塑造不够。为此,在去年,黑龙江省委和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大米节,目的就是要制定大米的标准,传播大米的文化,树立大米的品牌。
据介绍,第二届国际大米节将在10月份举办。张庆伟在现场向海内外的记者发出邀请:“欢迎各位到时候去鉴定鉴定,你们是最有发言权的,鉴定好了给我们宣传宣传。”
把原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我和王文涛省长既是旅游宣传员,也是游客的服务员”
黑龙江是生态资源大省,也是冰雪资源大省。201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为黑龙江如何利用冰雪资源提出了科学的论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那么,黑龙江在利用这些独特优势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有什么大的设想?
王文涛介绍道:“我们正在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它变为一个生动的实践。省委也提出要建设旅游强省,我们要把原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目前,黑龙江正着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主打两个产品:一是凉爽,推出避暑游、森林游、湿地游。二是冰爽,黑龙江冬季冰天雪地,适合发展冰雪产业。根据这一特色,黑龙江制定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黑龙江在建好旅游设施上下功夫。
黑龙江旅游市场在过去曾出现一些负面报道。为此,黑龙江省利用“两手抓”,一是利用政府“有形的手”,即加强市场管理。王文涛说:“龙江建立了旅游诚信基金,到龙江来旅游,投诉即先行赔付,如果游客投诉需要赔付的话打‘12345’,我们是先受理,先行赔付,后面再来处理。”二是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倒逼商家规范经营,引导行业自律。
“我和王文涛省长既是旅游宣传员,也是游客的服务员。”在现场,张庆伟再一次向媒体发出邀请:“欢迎更多的记者朋友到黑龙江,一起去看看我们正在呈现的旅游发展好态势,也相信大家会在体验中,感受到伟大祖国土地辽阔,感受到不一样的北国风光。”
抓住机遇进一步对外开放
“与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合作,黑龙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访俄期间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黑龙江作为对俄合作大省,如何抓住这些机遇进一步对外开放?
张庆伟说:“与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合作,黑龙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去年以来,黑龙江加快推进以对俄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张庆伟介绍,黑龙江正着力从三方面开展与俄罗斯的全方位合作,一是推动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促进对外经贸合作提质增效。三是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8月30日,国新办就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有关情况举行政策吹风会。黑龙江自贸区有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实施范围119平方公里。按照对接机制,黑龙江和广东、哈尔滨和深圳分别开展对口合作。
在现场,张庆伟讲了一个“小故事”:“前不久,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全面开工建设,由深圳来主导,派出团队来建设,把深圳经验复制到哈尔滨来。我们和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一起开园,他讲深圳在其他省也有一些园区,当地名字摆在前面,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应黑龙江要求,把深圳摆在前面了,这是第一次。我们就是要复制四十年来深圳改革开放的经验。王伟中同志讲,这也体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外开放的思维,说明愿意通过这个平台、这样一个机制,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把深哈产业园区打造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投资必过山海关”
黑龙江省委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每年春节第一天上班就召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而且明确省纪委监委要查处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人和事,释放出“谁砸龙江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强烈信号。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办事不求人”“投资必过山海关”成为今年网上有关黑龙江的两个热搜,体现了近年来黑龙江营商环境已逐渐好转。
为了能做到“办事不求人”,王文涛提出从四个方面开始:一是从老百姓办事不求人开始。比如提出上学不求人、看病不求人、办证不求人、打官司不求人等。二是用“放管服”倒逼不求人。比如在哈尔滨新区实行的“办证即营业”,在大庆首推的现已在全省推广的“首席服务官”制等举措。三是通过“键对键”来实现办事不求人。黑龙江要求90%的事拿到网上办,通过“键对键”减少“面对面”。四是依法推动办事不求人。“大家都知道,我们经常讲“新官要理旧账”,但新官要怎么理旧账?要依法理旧账。不是求哪个部门、求哪个领导,而是依法走法律途径解决旧账问题。”
王文涛说:“我们要落实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挥好省市县三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的职能作用,开展好国务院确定在东北试行营商环境的试评价工作,着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以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一切都是为了“投资必过山海关”,吸引企业到黑龙江投资兴业。
解决“三偏”问题提高就业收纳能力
“党委政府的工作就是要为年轻人创造在黑龙江发展的机会”
黑龙江和东北地区一样,人口在流失,人才也在南飞。黑龙江在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创造拴心留人条件方面,有着怎样的设想?
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张庆伟没有回避,他坦言:“近几年,我们省人口自然增长放缓,去年不到千分之六的自然增长,人口外流,人才流失。”
张庆伟认为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三偏”,即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如何对症下药?黑龙江正着力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发展打造事业平台。大力发展工业和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创新企业和资本市场对接。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省委提出的目标是民营经济要占到黑龙江整个经济的三分天下有其二。“我们要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让企业家去留人才,他们最知道需要哪些人才”。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正在推动各类政策落地,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四是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我们要向国际学习,学习北欧瑞典、挪威等同纬度地区在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经验。”
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一问一答之间,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黑龙江直面困境的勇气和重振雄风再出发的底气。相信黑龙江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子。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