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书:大山园丁的坚守

2019年09月06日08:4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大山园丁的坚守——记贵州黔西县乡村教师杨绍书

新华社贵阳9月5日电 40余载,只为村里父老乡亲的一句嘱托,他将青春芳华献给了山里的娃娃。

4万余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他用肩背、用手抱,风里雨里护送

着孩子们的绝壁求学路。

课堂上是老师,放学后是“家长”……杨绍书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在三尺讲台上用汉语、苗语教书育人,为的就是让苗寨娃娃识字读书、走出贫困的大山。他就像悬崖上生命力顽强的缫丝花,坚韧、耐苦,在风雨中却依然美丽地绽放。

一句承诺:扎根“一个老师的学校”

新学期,记者来到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见到了58岁的杨绍书,他个子不高,身着褐色西装,脸上时常洋溢着暖暖的笑。

杨绍书在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孩子们穿上了新校服、有了新朋友,学校有了智能教学设备,开学还建了新的足球场……”老杨感慨地说,从大山里来到新学校教书一年了,但时常觉得这就像做梦一样,“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校园环境。”

杨绍书从小生活在黔西县瓦房村哈冲苗寨,这座仅十几户人家的寨子隐藏在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岸边的一处悬崖上。上有高耸的绝壁、下有奔流的河水,天然的地理屏障仿佛让这里与世隔绝。

老杨的家修在寨子最高处,是上世纪70年代搭建的一栋土墙房。“娃娃们一年四季只有一两双鞋,经常挨饿受冻,当时家家户户都这样。”老杨说,他是村里唯一读过初中的“文化人”,后来也因贫穷而辍学。

正当他为生计发愁时,1977年,当时的公社书记彭正祥找到他说,寨子里的娃娃到了读书年龄不会说汉语,外出上学也很困难,希望他能留下来当个老师。

老杨起初是犹豫的,一是想走出大山去闯闯外面的世界,二是怕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担当这份重任。但想到娃娃们没人教书识字,一辈子走不出贫穷的大山,他心又软了下来。最后他郑重作出承诺:留下。

当年秋天,在公社支持下,老杨把家里十余平方米的堂屋腾出来,年仅16岁的他在自家屋里办起了“识字班”。

“几块木板拼好刷上墨汁就是黑板,课桌是家长们凑的长板凳……”他说,第一年收了9个学生,分成3个年级,一个年级上课,另外两个年级就背对讲台上自习。

这是“一个老师的学校”,老杨既教语文、也教数学,还要用汉语和苗语互相翻译,给寨子里的娃娃们传授知识。

绝壁“护学”:“抱”娃走过的悬崖路能绕地球一圈

为了让更多娃娃读书,老杨的教学点在1987年搬到了隔壁的瓦岗二组,1996年,又并到离寨子4公里以外的华山小学。

从哈冲苗寨往外走,要先翻过寨子上面的悬崖,才能到达稍宽的土路。但这直线距离不到半公里的路上,荆棘丛生,崎岖无比。

老杨带着村民一刀一刀砍、一镐一镐凿、一脚一脚踩,开出来了一条小道。路上时常有松动的石头滑落,有时还有毒蛇、野蜂出没。

最危险的一段是要翻过“手扒岩”,石壁几乎和江面垂直,必须紧紧抠住山上的石缝或树根,如同攀岩一般。“杨老师总是小小翼翼地背着我们、拉着我们。”12岁的赵龙亿说。

“一整趟下来,要一两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老杨说。就这样,年复一年,风雨无阻,老杨“抱”大了一茬又一茬的苗族娃娃,走过的悬崖路总里程能绕地球一圈。

“娃娃不受教育就没有未来。”哈冲苗寨村民组组长杨子贵说,他庆幸自己的儿子当年能有中学文化,才能有机会在外谋生。

40余年来,老杨教过的近400名苗族学生走出了大山,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在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小学生向杨绍书问好(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愿作春泥:“我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近几年,贵州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哈冲苗寨15户村民陆续搬进了黔西县“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寨子里6名适龄儿童就近入读黔西县第十小学,老杨也被该校特聘为苗汉双语辅导员。

“老杨多年来在大山里对教育的坚守,是老师们的榜样。”黔西县第十小学校长赵彤说,学校一年来增加了千余名学生,其中不少是苗族,但百余老师中却没有一人会苗语,“一些学生刚来时不愿多说话,老师和家长沟通也不太方便,老杨发挥了大作用。”

“我自己只有薄弱的知识和力量,但如果哪个娃娃需要我,都会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尽力去帮助他们。”老杨说。

从安置小区到学校的路上,政府修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安全步道,杨绍书依然每天陪着孩子们结伴同行,宽敞的马路上,洒下一串串欢快的笑声。(记者 李凡、潘德鑫)

(责编:陈千禧(实习生)、刘融)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