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的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中华大地成了狂欢的海洋。这一天,《新华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题词。多个城市的街头,欢庆的人群如潮水般汇聚、奔跑、欢呼、歌唱,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这一天,注定要写在全体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里。
1951年8月,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1999年9月,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当天,全国多地举行了纪念活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大钟的声音响彻云霄;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300人高歌齐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则举行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抗日战争14年期间,中国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正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所说:“1840年以来的百年中国历史充分证明了贫弱就要被人欺,落后就要被人打。但是中华民族没有屈服,14年抗战,我们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赢得民族独立。抗战胜利已经74年了,很多亲历者已经离我们远去。当历史化作教科书、纪录片、文学作品,我们更要牢记这一天,记住我们民族为了这一天付出的代价。这就是我们今天举行纪念活动的意义所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给予的宝贵支持,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同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的《大爱生命 追求和平——约翰·拉贝先生在中国三十年事迹展》,用151幅历史照片反映了约翰·拉贝在华30年的足迹和义举。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中国民众惨遭屠戮。在那个危急关头,拉贝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十几位在华外籍人士设立“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栖身之所。他的《拉贝日记》手稿,成为戳穿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铁证。李宗远表示,在中华民族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有国际人士站出来给我们巨大支持,中国人民和所有热爱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纪念他们,缅怀他们。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今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人头攒动,游客众多,很多单位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来这里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或开展团建活动,教育员工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在抗战馆举办的“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对祖国说句话”活动中,很多人将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写在了墙上。来自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的王彦鑫写完后告诉记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他们很早就决定9月3日来这里缅怀先烈,追寻初心。“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奋发自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王彦鑫说。(记者 刘华东)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