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人物志

2019年08月23日05:3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光阴流逝,岁月峥嵘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搞这般专业很称心。”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

  王大珩(1915—2011),男,中共党员,著名光学家,中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发展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事业,王大珩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光学观测设备。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研制出多种满足中国国防需求的高精尖光机电设备,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东北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 

  唐敖庆(1915—2008),男,中共党员,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称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曾任吉林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前,唐敖庆曾在西南联大任教6年,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1月,他冲破重重阻力,怀揣科学兴国的理想返回祖国。1952年,唐敖庆调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授。当时,师资匮乏,他一人主讲无机化学、动力学等十几门课程。

  “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我要做更多的铺路工作,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为更多的年轻科技人员攀登高峰创造条件。”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 

  蒋筑英(1939—1982),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上世纪70年代,我国彩色电视复原技术十分落后,图像颜色失真,而攻破这一技术难关的正是蒋筑英。在老一辈光学专家的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蒋筑英还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1982年,蒋筑英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条件好了,可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环境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能变。”

  ——“小巷总理”谭竹青 

  谭竹青(1931—2005),女,中共党员,曾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挚爱的社区居委会事业。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她连续工作了48年,凭着一种责任感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社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被社区居民称为“小巷总理”。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 

  黄大年(1958—2017),男,中共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回到祖国。作为国家“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和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夙兴夜寐,以“拼命三郎”精神带领科研团队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报记者 孟海鹰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3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