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标事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如今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发挥了品牌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在产业扶贫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在何一心看来,地理标志农产品虽然由于历史形成的良好声誉成为各地重点发展对象,但中国传统粗放型农业使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严重不足,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下降。“我国现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多处于‘政府护而不用、企业用而不护’的尴尬境地。且在使用中存在重申请轻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消费者认知度不高、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何一心补充道。
那么,如何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何一心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承载着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产品特色与声誉,具有极高品牌价值和竞争力,对提升农民的收入、推动产业扶贫与脱贫攻坚工作意义深远。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对打造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中国农业品牌、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至关重要。
为此,何一心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和引导,组成农民合作社,鼓励企业对农户由收购改为订单模式,增大农户与市场的黏性,从而加强农户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意识,保障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品牌化管理和引导的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为地理标志品牌搭建良好平台;二是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完善、实施及推广的力度,使消费者可实时查询农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原材料和质量安全等信息,监测农产品流通过程,增强消费信心。加大监管的力度和范围,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将包括农户和企业在内的各种实施主体进行同步监管,有效杜绝外来冒用农产品的侵入;发现冒用、滥用现象,利用公众媒体进行发布公示,对相关现象形成高压态势,构建地理标志产品的诚信评价平台,对质量好、标准高的从业者加大宣传,将违反相关规定者列入黑名单,采用市场主体自治、政府监管、舆论监督的多元化综合治理模式,保障地理标志产品的来源可靠;三是建议主管部门联合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共同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确定地理标志宣传日、印发地理标志知识手册、参加展会、网络或公众媒体宣传等方式,针对某一具体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的生产及销售主体应针对产品特性,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产工艺上进行差异化的广告宣传,提升大众对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消费意识和常识;四是深化政府部门改革,明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主体,完善专门法律体系,加强管理与监控,与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成员国家持续对接,了解其对地理标志产品的需求及标准,确保生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同时,严厉打击国际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