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广西篇】
本报南宁8月5日电 从甲天下的秀美山水,到醉游人的民族风情;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到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从“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到“流金淌银”的珠江-西江“黄金水道”……走过70年不平凡历程的广西,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红色是广西的底色。广西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文化丰富多彩。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百色,3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映射出血与火的光辉历程,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百色起义纪念馆生机再现,百色起义纪念馆中轴线景观、邓小平手迹碑林、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熠熠生辉。在红军长征途经地桂林,通过实施“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战略,桂北各县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和修缮工作,把“散珠碎玉”串成“红色珍珠”。
绿色是广西的本色。“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也是广西历届各级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不变追求。近年来,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协调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目前,广西森林面积达2.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31%,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一些主要指标排在全国前列,并且还在不断优化,祖国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日益突出。
脱贫是广西最大的民生。广西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准抓实,每年平均脱贫110多万人,至今还有贫困人口151万,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18%下降到3.7%。当前,广西重点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五场硬战”,确保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稳定是广西发展的保障。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始终积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儿女世代和睦共处,谱写了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和谐乐章。全区各级政法机关瞄准建设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以推进平安建设为抓手,精准提出通过打赢“群众安全感、非访治理、从严治警”“三场硬仗”,实现群众安全感、息诉罢访率和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三个提升”政法工作新格局,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和谐稳定的“广西答卷”。
开放是广西最大的机遇。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的广西,具有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越地理位置,是全国唯一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省界接壤的西部省区,也是唯一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具有陆地、江河、海上3种通道相连的省区。广西正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全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记者 周仕兴)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