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芦花沟溪,溯流而上。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三公里,远远看到一座高大的墓碑,上书“工农红军烈士之墓”。及至近处,石砌的墓冢上开满鲜花,墓前石碑高耸参天。此地名为四川省红原县,这座山叫亚克夏山,这座墓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地翻越高耸的雪山、越过广阔的草地,走过了中国革命史上那段艰难、悲壮的历史征程。1960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草地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作出的贡献,国务院批准建县。周恩来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故名“红原”。
在亚克夏红军烈士墓前,红原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贺建军向记者讲述了这座墓的故事。
195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黑水剿匪部队进入亚克夏山。解放军轻骑师137团在亚克夏山垭口附近发现一排12具排列整齐的遗骨,头朝北脚向南,间隔距离相等,骨骼上看不到断裂与枪伤的痕迹,从骨架旁还找到皮带环、铜扣之类的军用品。曾三度翻越此山的解放军团长唐成海判断这是长征时红军战士的遗骸。他认为这是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北上经亚克夏山时发生的事情,这12名战士是个建制班,夜宿亚克夏山,因缺氧冻馁牺牲。当时解放军官兵收敛了红军战士遗骨,在这个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以石砌墓、用木立碑,战士们采撷鲜花,扎制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这12位烈士的名字、年龄、家乡,我们无从得知,如今我们看到的烈士墓,也是当地政府重建的墓冢。这样的烈士墓冢,长征路上还有很多,墓中人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在红原县邛溪镇烈士陵园,记者见到了守墓人罗建国。他的父亲罗大学原是红九军一名战士,长征途中路过四川省天全县时小腿负伤,拄着木棍一路随红军队伍爬雪山、过草地,终因伤口感染腐烂难以行走,掉队在毛尔盖。
邛溪镇烈士陵园建成后,罗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为烈士守墓直至去世。1995年,罗大学的小儿子罗建国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在陵园守墓,这一守又是20多年。罗建国的家,就是烈士陵园旁边的几间红瓦房,这是从他父辈就开始住的房子。每天早上吃完早饭,罗建国都要来到烈士陵园,将烈士墓碑旁的杂草拔掉,将落在烈士墓上的鸟粪、泥沙擦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红原,烈士没有被遗忘。20多年来,罗建国始终践行着父亲那“你好好在这里守着,哪里也不要去,千万不要让附近牛羊马践踏了烈士们的墓”的嘱托。你看陵园里的墓碑明净整洁、纪念广场一尘不染,你看亚克夏烈士墓前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洁白的哈达挂满枝头。( 记者 刘华东 陈城 通讯员 梁鹤)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