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一个半月的中美经贸磋商,在两国元首通话之后,有了新动静。
6月25日一大早,国社发出消息。
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消息,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的指示,就经贸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消息很短,细琢磨,有两方面内容值得关注。
一方面,这是第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之后中美双方牵头人首次通话。
上一轮磋商是5月10日结束的。
之后,由于美国一些人不断采用加征关税的极限施压手段,让人完全看不到谈的诚意。
这种情况下,中美两边确实是“见也白见,谈也白谈”,无法沟通磋商。
直到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与特朗普总统通话,双方“同意两国经贸团队就如何解决分歧保持沟通”,转机才出现。
这正如消息里提到,“双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的指示,就经贸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从公开报道看,此次通话是时隔一个半月之后,双方牵头人的再度沟通。
参加通话的中美对话牵头人,没有变化。
人面依旧,想来思绪却是不同。
另一方面,中方的立场美方很熟悉,但是美方未必认清了中方坚持立场的决心。
美方6月18日主动打来电话,表示希望通过沟通尽早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算是摆出了解决问题的姿态。
从“不断极限施压”到“摆出解决问题的姿态”,过去一个多月中国“认真备战”的决心和能力,以及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接促成了这种态度的转变。
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十多轮的谈判已经体现出足够的诚意和耐心,过去一个多月的被迫反制也充分体现我们的原则和耐力,反制的效果也越来越清晰,这种情况下想清楚如何决择才能更有利,应该是不困难的。
但是,在元首通话之后,美方并没有停止小动作。
6月18日不仅美方几位高官轮番喊话,继续对中国指手画脚,而且还把5个中国实体列入美国所谓的“实体清单”,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获得美国技术的能力,完全无视中方“希望美方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的合理关切。
这更像是在寻找谈判筹码,看不出美方“重视美中经贸合作”,本质上仍是一种施压手段。
看来,美方一些人还是没有认清中方坚持立场的决心,对逼迫中国屈服这事儿仍然抱有幻想。
如果美方不换思路,不改做法,恐怕中美在经贸问题上最多也只能是继续“交换意见,保持沟通”,不会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离G20峰会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
很快,就会见分晓。
(原题为《不认清中国的决心 美方只会产生更多误判》)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