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党旗红
巍峨的金山上升起金色的太阳
光明网赵清建 张瑜
“巍峨的金山上升起了金色的太阳,它不是金色的太阳而是党的光辉。党的光辉照耀群山大地温暖人心,党恩如雨润万物,幸福在心间流淌,党的恩情记心中,心怀党恩永不忘。”
韵味独特的藏腔在山村庭院里回荡,虽然听不懂藏语,却能感受到歌声中包含着藏族同胞最淳朴的感情。
香格里拉市五境乡霞珠村党总支副书记六三 光明网张瑜摄
歌者名叫六三,“因为我是1963年出生的。”六三是香格里拉市五境乡霞珠村党总支副书记,也是村里“感恩自强队”弦子队的队长。六三告诉:“这首藏歌是我自己写的,现在党的政策好,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希望通过藏族传统弦子等歌舞形式传达‘知党恩、感党恩’的心情。”
点滴小事 引领藏区新风气
现在,像这样的感党恩组织在迪庆藏区有数十支,其发源于五境乡的泽通村。2017年5月,泽通村村民格茸为了帮助村里贫困户本村次里家建盖房屋,成立了“精准扶贫感恩连”。
为什么会成立“精准扶贫感恩连”?格茸说:“过去,我家因病、因学致贫,每年收入仅有5000多元。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家通过发展产业、担任生态护林员等,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生活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我怎能不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群众解决困难、早日脱贫,这样也算是尽了一点感党恩的心意了。”
格茸带领贫困群众在村里做好事的消息传开后,更多人加入到感恩队伍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帮助贫困户盖房、开展感恩宣讲、打扫硬化路、带头植树绿化、参与卫生评比……一时间,到处都是“感恩连”队员的身影。
传帮带学 实现脱贫致富梦
“感恩连”不仅引发了藏区互帮互助的新风气,还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先锋队。
“我的养鸡场来源于山上捡到的一窝鸡蛋,”泽通村“感恩连”成员国青告诉,他是第一个将野鸡养殖技术引到村里的人,在尝试成功后,他通过免费发放鸡苗、自主销售、保底回收等方式激励群众发展野鸡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当地群众发放16000多只鸡苗,并与35个农户签订了收购协议。
其中,村民肖农受益良多。肖农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患有先天性残疾,行动不便,夫妻俩无法外出打工,也没资金发展产业,生活困难。“感恩连”鼓励肖农在家养殖野鸡,并结合残疾人无障碍家庭设施建设项目帮助他家建设养鸡场地,两个孩子坐着轮椅也可以帮助喂鸡。
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政策感恩队”发起人青劳 光明网张瑜摄
目前,肖农家每月出栏野鸡不少于200只,每年仅养野鸡一项收入就超过4万元。2018年,他家还发展了朝天椒种植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增收的脱贫梦。
巡山造林 保护绿色中国梦
在实地走访了多个村寨之后,发现,在感恩连的引领下,迪庆藏区群众对环境的保护特别重视。
在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有一个感恩连女子护林队,她们十几年如一日义务巡山护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出并践行了每户每年种三棵树、用木瓜树代替木栅栏、间歇性进行林下资源采摘、使用替代能源建设等倡议,如今全村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8.2%。
在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见到了73岁的青劳,他是这里“政策感恩队”发起人,已经义务种植苹果树、香柏树、毛桃等1000多株树木。作为退休13年的老党员,青劳常年义务清扫村里的公路,“国家为我们修路花了很多钱,要爱护好这些路。”
青劳告诉,要干到干不动为止,作为一个党员,他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自己可以感染更多人。
“雪山升起金太阳,全村庄温暖呈吉祥。”青劳老人所在“锅庄感恩队”的歌声余音绕梁,令人回味。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