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党员干部“久住坡”方能在工作中“不嫌陡”

郑雯雯

2019年05月31日16:17  来源:齐鲁网
 
原标题:【地评线】党员干部“久住坡”方能在工作中“不嫌陡”

640.webp.jpg

  “久住坡,不嫌陡”是一句老古话,此谚语字面意思为:“长久地住在坡上,便不觉得环境险要了”,比喻“我们应当习惯于去挑战环境的险恶,征服那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如今,一些党员干部长时间处在“舒适区”,遇到一点苦难便眉头紧锁,把不会做、干不了当做挡箭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常在坡上住”,作为党员干部要主动“爬坡过坎”,敢于面对工作中的挑战与挫折,在不断战胜困难中提升自我。

  “久住坡,不嫌陡”要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虽久住山坡,但漫山花草时,也会带来沁人心脾的芬芳。在人生的道路上,都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能不能越过这“险峻的陡峰”,能不能有所作为,不在于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在于始终如一的心态。只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只要保持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就没有爬不过的坡,越不过的坎,我们会战胜一切困境,走向成功。

640.webp (1).jpg

  “久住坡,不嫌陡”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能力。在上坡的路上总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大小小的坎坷,爬上山峰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过程中,要自觉把学习作为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学习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让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 “看家本领”,努力成为熟悉政务的“政策通”、干事创业的“领头羊”、全面发展的“多面手”。

  “久住坡,不嫌陡”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我们要在“山坡”上能呆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锤炼党性。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先锋。每个人在身处逆境时,总是有着超出自己想像的忍受力,而只有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才会比别人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无论困难再多,担子再重,都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理性思考、理性工作,不断锻造自己的韧劲。

640.webp (2).jpg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克服不想干、不敢干、不愿干的畏难心理,以越挫越勇的拼劲、持之以恒的韧劲、一抓到底的狠劲,在挑战与困境中自我锤炼;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走好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文/郑雯雯)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