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成功挑战海拔7000米高空探测世界纪录

2019年05月23日09:19  来源:新华网
 

图为“极目一号”浮空器顺利升空(图片为30秒延时拍摄,并做了后期处理)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供图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王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日前在纳木错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由该院研制的系留浮空器新技术正式应用,于5月23日凌晨达到海拔7003米的高度。这一高度也是已知的同类型同量级浮空器驻空高度的世界纪录。

据科研人员介绍,为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服务第二次青藏科考,空天院自主研发三款系留浮空器:“极目一号”、“极目二号”、“极目三号”。三款浮空器体积从小到大,驻空高度由低到高,系统复杂和技术难度也逐渐递增。

图为在纳木错湖畔锚泊的“极目一号”浮空器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供图

记者了解到,执行此次任务的正是其中的“极目一号”。据介绍,“极目一号”是高原体验版,体积2300立方米,是流线型浮空器在青藏高原的首次应用,可携带科学探测仪器进行垂直剖面和驻空观测,将为后续浮空艇的研制进行技术探索和应用积累。

与“极目一号”不同,“极目二号”(研制中)是科考定制版,为第二次青藏科考量身定做,设计驻空高度为海拔7000-7500米,能在藏东南鲁朗站,藏中部珠峰站、纳木错站,藏西部慕士塔格站等多站点通用。“极目三号”(研制中)则属于技术突破型,设计驻空高度将超过珠峰高度,平台技术难度、驻空高度、携带载荷所取得的可能成果,都将是突破性的。

图为“极目一号”浮空器正在充气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了创造这一纪录,科考队员们经历了高寒缺氧、暴风雪、强太阳辐射、昼夜连续观测等多种考验。在此前的首次试飞中,“极目一号”已可达海拔6608米的高度。在浮空器升空过程中,多种仪器将同步观测纳木错流域的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等多种参数,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依据。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