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分地区水质呈现反弹势头

2019年05月18日17:0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高敬)今年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一些地方出现水质恶化反弹的势头,部分重点湖库水质下降。

  这是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的2019年第一季度水环境达标滞后地区工作调度视频会上获悉的。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全国水质改善不平衡,一些地方出现水质恶化反弹的势头。山西长治绛河司徒桥、辽宁辽阳汤河桥、湖北宜昌沮河铁路大桥(小桂林)、黑龙江哈尔滨倭肯河口内等4个断面,水质“断崖式”下降,从去年同期Ⅱ类降到劣Ⅴ类。

  根据相关要求,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及渤海入海河流国控断面要基本消除劣Ⅴ类。一季度,长江流域6个国控断面退出劣Ⅴ类行列,但湖北荆门的拖市等6个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并新增了湖北宜昌1个劣Ⅴ类断面。

  渤海入海河流中,2断面一季度断流未监测,天津马棚口防潮闸等4个国控断面仍为劣Ⅴ类。同时新增了天津滨海新区沧浪渠出境,辽宁营口沙河入海口、锦州西树林,河北秦皇岛饮马河口、沧州李家堡一,山东潍坊柳疃桥等6个劣V类国控断面。

  这位负责人指出,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及配套管网不完善,部分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渤海入海河流生态流量不足,缺乏天然来水,有些河流就是城市的排水渠道。断面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需要协同治污。

  同时,一些重点湖库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云南抚仙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多年以来水质保持Ⅰ类,但近年来总磷、总氮、营养状态指数等呈上升趋势,2018年湖心点位水质降为Ⅱ类,今年1月至3月总磷持续超标。

  针对今年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重点湖库暴发蓝藻水华风险较大的情况,生态环境部要求相关地方加强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控,及时开展取水口等重点水域的蓝藻围挡和打捞处置,保障水质安全。

(责编:白宇)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