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钢铁裁缝”王要飞——

焊花飞溅铸匠心(爱国情 奋斗者)

本报记者 丁怡婷
2019年05月03日05: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王要飞在焊接作业。
  资料照片

  弧光闪烁、焊花飞溅,伴着“刺刺”声响,一道细密整齐的鱼鳞纹焊缝在王要飞的“巧手”下完美成型。32岁的王要飞已经参加过陕京三线、印度管道工程、兰成中贵线、中俄东线等多个国内外大型工程的建设,是位老“焊”将。

  “焊枪和焊条,好比裁缝手中的针和线,‘巧裁缝’才能焊得‘天衣无缝’。”王要飞说。

  回到15年前,王要飞可没这么把焊接当宝贝,甚至有些不屑。在做木匠的父亲半逼半劝下,望着家里好不容易凑齐的3000元学费,他才不情愿地答应上技校学电焊。

  毕业后,王要飞进入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工作。第一天的开工培训彻底扭转了他的观念——老师们手握焊枪在钢板上均匀焊接,犹如画师在画板上描绘风景,不一会儿,一道笔直光滑、上下左右都是一个纹路的焊缝勾勒而出。“那时才知道焊缝可以这么美!”

  望着自己“蚯蚓”般扭曲的焊缝成品,王要飞决定奋起直追。平焊、横焊、立焊,每个位置反复练;传统焊、氩弧焊、气保焊,每种技术反复学;为了练习手的平稳度,他在手臂下方吊着砖头练平举,一练就是半天。飞溅的焊花落在手臂上烫起水泡,倔强的王要飞仍不愿放下焊枪。

  “经常我们工休时,要飞还在练习焊接手法,车间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和王要飞一起工作了近10年的侯明明告诉记者。王要飞的焊接技术突飞猛进,全线焊接合格率能达到99%以上。拿氩弧焊来说,焊缝的高低差在1毫米以下已是高水平,王要飞能达到0.5毫米以内。2018年,他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焊工决赛中一举夺冠。

  2007年,王要飞参加印度东气西输管道工程,现场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上千摄氏度的焊花连牛皮围裙都能烧漏,溅到身上钻心地疼;2009年,涩宁兰工程在青海段施工,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一道焊口得爬冰卧雪半小时以上,一天下来至少10小时。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王要飞硬是咬牙坚持了两个月。

  除了“能吃苦”,“爱钻研”“愿分享”也是王要飞给同事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一年,在兰成中贵双管并行敷设的工程中,其中一条管线需要用到RMD气体保护焊接技术。当时机组只有王要飞和另一名同事掌握,王要飞主动请缨,带着工友们练习掌握。随着技术推广,焊接一道口的时间从20多分钟降到10分钟左右,焊道密气、内凹的焊接缺陷也大为减少。

  熟练掌握管道传统焊接技能的同时,王要飞还在低碳钢结构件、铝合金焊接技术、不锈钢焊接技术等方面进行钻研,他与团队共同研发的可变径电动火焰切割机和焊工冬季用黑玻璃烘干器,夯实了企业焊接技术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

  不久前,王要飞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王要飞期待,通过一批批“巧裁缝”的精心雕琢,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能在神州大地安全铺就……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3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