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搬新家(我和我的祖国)
开栏的话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即日起,本报开设“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专栏,陆续刊发部分优秀来稿,共同回望70年辉煌成就,抒发中华儿女家国情怀。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去年金秋十月,表哥搬新家了。
他的家,建在村里规划的新村点,三间三层,通透明亮。这个小区已颇具规模,集聚了100多户人家。
表哥家位于小区西侧,靠河边,环境好。他家和邻居家,不仅连在一起,底层还打通了,显得更加宽敞。
这样做,增加了使用面积和利用空间,家里人能住得更舒适一些,还可以出租挣钱,用于开办羊毛衫加工点。
邻居文生就是开羊毛衫加工厂的老板,正打算把市里的工厂往回搬呢。
住新房,心情好,看到他家今后的生活有了盼头,我们都为表哥高兴,更高兴的还是大舅舅。
搬家后,他乐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大舅舅的“想不到”,主要还是这一次借钱,非常简单、容易、顺利,有些出乎了他的预料。
得知表哥建房的消息,小舅舅和我们几个表兄妹一商量,就主动为他凑了20多万元。人不用上门,一个电话,微信里把账号一发,钱就实时到账了。加上表哥这些年的积蓄,盖一幢普通的农房,应该不成问题了。说是“借”,其实表哥没有主动开口。
表哥家以前的楼房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严重老化、阴暗潮湿。表哥内心也有建新房的愿望,可前些年一直不敢动建房的念头。有一次,我劝他该考虑建新房了,钱不够,可以先借嘛。他无奈地说,钱能借,但收入少,没法还,还是算了吧。
不过,乌镇旅游开发之后,表哥的胆子大了,走出农村,来到镇上想办法。刚开始,表哥从乡下收砖瓦,卖给镇上人家。后来,跟施工队熟悉了,他就跟着施工队干装修、打下手,搬砖运瓦、敲墙、扛木头……伴随着旅游发展,民宿经济蓬勃兴起,推动装修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表哥有干不完的活,收入也渐渐增长。“仓有粮心不慌”,表哥的建房计划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建房花费不小,除了基础建设这一块,还要进行内部装修。表哥利用干装修的优势,请来泥瓦匠建房屋框架,请来工友做内部装修。所有的砖瓦、沙子都靠他一个人搬运,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一大笔成本开支。五六十万元的房子,在精打细算、众人帮衬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为啥不难了?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大家收入增加,口袋里有余钱,心胸宽广、眼界开阔。如今,乡亲们献爱心、做公益蔚然成风,村里谁要是生病了,大家都会看望慰问,谁家有困难,大家还主动捐款,伸出援手。
去年,村里的阿坤,不慎摔伤,腰椎骨折,急需动手术。村里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筹钱,帮他看病。出院后,全村人纷纷上门来看望,你一百、我一千,资助他渡过难关。建新白天在厂里打工,可晚上回家就上门帮忙,为阿坤解决生活困难。“看着你躺在床上,我们不会不管”。他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一人好不算好,只有大家好,日子才更甜美。
村里总有忘不掉的记忆,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
现在,表哥的腰包鼓起来了,借的钱自然还得轻松。更重要的是,他每天忙碌着,天天有事干,收入很稳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感恩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你要好好学习啊”,表哥对孩子这样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1日 0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