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发力 福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19年03月29日09:0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之前乡里一年要接待20多次检查,尤其是年底,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两三批,每户贫困户要填20多份表格。现在,检查次数明显减少,再不用把大量时间用在重复迎检、填写表格上。”

说这话的是福建省永泰县盘谷乡党政办工作人员叶静文。永泰县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记者日前了解到,曾经困扰叶静文的扶贫工作检查散滥问题如今有了可喜的变化。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的要求,福建从提升监督质效入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整治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做。

1月19日,福建省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着力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此后,全省上下持续发力。

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推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针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检查调研、治理“文山会海”、履职尽责等方面,列出15条突出表现,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对照、精准聚焦,深入查摆突出问题,强化纠正整改。

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扎堆检查问题,在福建省纪委监委牵头协调下,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16家职能部门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检查联合工作机制,检查项目大幅减少,省级原计划开展的检查从20项整合为4项,设区市原计划开展的检查从219项整合为29项,县级检查项目也由623项压缩至309项。

此外,福建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对照突出表现,因地制宜,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纳入巡视巡察等工作中。福州市委派出6个巡察组,对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7个单位开展稳定脱贫专项巡察暨“回头看”工作,重点检查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以及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

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福建也注重检查方式的创新,在省纪委监委督促指导下,省财政厅对“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内网监管的各类扶贫资金从原来的23项增加至67项,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对象69.6万人;外网公开的扶贫、惠民资金达21项,基层群众可在线查询、监督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和流向。

“从人工检查到在线监管,监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不仅让监督常在,也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检查考核多的问题。”福建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督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利于从根本上治理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本报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刘晓明 翁瑞来)

(责编:丁涛、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