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生伟在清华大学的留影。 |
![]() |
梅生伟(右一)姐弟的合影。 |
凌晨,西宁已经睡着。从曹家堡机场到青海大学有40多分钟车程。车上,司杨打开电脑,跟刚下飞机的梅生伟教授讨论明天的工作。
晚上落地,处理完工作,第二天再坐飞机返京,抑或飞去下一个工作地点,这是梅生伟工作的常态。作为助手,司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梅老师说,咱们手头能做的就赶紧做,这样不耽误白天工作,效率还高。”司杨说,早上总是能收到梅生伟入睡前发来的工作邮件。
梅生伟在清华大学研究能源电力已有20余年,现在是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今年是他对口援青的第六个年头,相较一般援青干部的3年期限,他已经“超长服役”。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相距1600多公里,让他更为挂念的是海拔更高的那一个。
新疆伊犁长大的梅生伟,在新疆大学读完本科后,长期在清华大学深造、工作。2010年,面对母校热情邀约,梅生伟婉言谢绝了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职务。2014年,青海大学向他发出邀请,请他挂帅组建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他却慷慨赴约。
一边是资源深厚、有60年历史的老牌学院;一边是白手起家,一穷二白。母校领导、老师不解:“条件差,力量薄,你老梅到底图个啥?”
“西电东送是国家的大工程,青海是清洁能源大省,怎么把它们有效利用起来,不仅是青海的课题,更是国家的大课题!”面对疑问,梅生伟将心里话和盘托出:“青海的基础差,更需要我们发光发热。”
司杨依然记得2015年初见梅生伟的那一刻。“不把青海大学的新能源学科建设到全国前列,我就不回清华!”梅老师的话,字字砸进司杨心里。
搞清洁能源,就是在跟老天爷打擂台,水、风、光都不随人的脾气。梅生伟主持研发发电机组非线性鲁棒励磁控制器、交直流电网连锁故障在线主动阻断系统和无燃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突破了发电机组抗干扰励磁控制、大电网连锁故障灾变防治和高效物理储能三大技术瓶颈,成果应用于我国数十个省级电力系统和多项国防工程。几年来,青海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创下了连续9天、196小时全部使用太阳能、风能及水力发电供应全省用电的世界纪录。
“拿多少项目,不是目的,咱们是给人民干事业,目标越纯粹,越能出成绩。”去年,梅生伟主持研究的交直流电力系统连锁故障主动防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青海的清洁能源走下高原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青海的清洁能源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开始补给内地——今年3月,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设计年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
梅生伟操心最多的,是培养一支青海的本土人才队伍。2016年,青海大学新能源学院成立,如今已有200多名学生。今年37岁的司杨,被梅生伟“逼”着去读博士。“一个人给国家做贡献的时间有限,未来还要靠你们年轻人。要把握每分每秒,让清洁能源走下高原!”梅生伟说。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