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聚民心 履职不停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 |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 |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 |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格桑卓嘎 |
编者按: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明确了工作任务。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把人民的心声带到会上,汇民声、聚民智,在共商国是中履职担当。大会闭幕后,代表们纷纷回到各自岗位,把两会精神原汁原味地带到基层,和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4位全国人大代表奔赴基层一线,听他们讲述今年的履职计划,见证他们的履职历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
在一线了解基层所想所盼
本报记者 姚雪青 魏哲哲
“全国两会回来没多久,已有好几个单位邀请我去做两会精神的宣讲。”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说,从北京回来后,尽管每天满负荷工作,他也不忘抽空进一步梳理两会重点内容。
往年两会后,陈鑫经常参加各种宣讲会,还会到社区和大学生中间讲。“平时,单位同事、同行也会询问我参会的感受,互相交流关心的热点话题。我发现这几年大家对两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陈鑫说。
“医务人员与人大代表这两种身份,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 陈鑫认为,医生身份每天需要接触很多病患,有利于广泛联系群众,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对医疗卫生的所急所盼;而代表身份又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职责使命感,努力为促进所在行业的发展进步作贡献。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辗转于病房和手术台之间,日常与同事同行有着密切的交流,陈鑫对医疗话题有着多年的积累和持续的关注,每年所提的建议也多是从自己熟悉和了解的领域中产生,是来自本职工作中的发现与思考。特别是通过与病患近距离接触,让他对“看病贵”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地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民生的期盼。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力度进一步提升,将17种新型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把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也纳入医保报销,医保的覆盖面和覆盖深度进一步提高。”陈鑫说,经济困难的病患有了更多途径渡过难关。
为什么部分老百姓还感觉看病贵呢?围绕这个话题,陈鑫将功课做在了平时:一方面通过查询文献和资料,了解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去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的便利,搜集到了不少同行们的看法和建议;此外,在平时诊治的过程中,他也会有意识地与患者交流、询问,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群众的直观感受。
陈鑫发现,“看病贵”的感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病人自付比例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二是医保费用要花在“刀刃”上,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这亟须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体系。“今年,我还将围绕这一话题做更深入调研,争取拿出扎实的建议。”陈鑫说。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
听老乡们说说心里话
本报记者 原韬雄 王 梅
全国两会刚结束,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赶紧回到家乡,她有一肚子的好消息要跟父老乡亲们分享。
在门源县检察院组织的两会精神宣讲会上,孔庆菊把自己参会的感受、国家大政方针跟大家详细交流。大家边听边在本上记,掌声时时响起。交流环节更是热闹,大家有问有答。一场宣讲会下来,孔庆菊自己感觉也收获颇丰。
“当上人大代表后,我不断拓宽视野,关心教育以外的事。”孔庆菊说,有一次,她听说门源县北山乡沙沟梁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搞得不错,便决定一探究竟。沙沟梁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地广种薄收。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后,不仅成本下降,用上了大中型农机具,种植作物也由青稞、油菜变成了燕麦草。去年村民每亩地分红360元,以前从来没从土地上刨出这么多钱。
“梦里都想不来的事,在我们身上实现了!”听着老乡们的心里话,孔庆菊想着一定要把乡亲们的感受带到全国两会上。对于村民们的疑惑,孔庆菊也都一一记录下来。“沙沟梁村的土地集约化经营全靠自己摸索,这样的经验很难得。今年,我一定要再深入观察走访,争取明年两会拿出一个成熟的建议。”孔庆菊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经常坐在炕上跟乡亲们唠嗑。“咱家炕热,不知道您坐得惯不?”“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咋能不习惯!”问庄稼收成、娃娃上学,问保险补助、老人养老,热炕上、小桌旁,老乡们把心里话都倒了出来,孔庆菊也听得入神。“距离近了,心就近了,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民情民意,才能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她说。
这一年,孔庆菊收获满满,“坐上老乡的炕头,握握劳动者的大手,拉近距离就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我还要多留心,心头有疑问,就打破砂锅问到底,履职就要尽责,不负人民的嘱托期望。”
对于新一年如何履职,孔庆菊已经想好了:“越调研,越发现自己知识面太窄。履职既是责任义务,也是难得的自我提升。我要多充电、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把更多老百姓们好的建议、好的想法带到明年全国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
让教育扶贫更精准
本报记者 祝大伟 李家鼎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就赶到北京大学,应邀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同学作两会精神主题报告。“我们既要学习新理念、新政策,也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邵志豪说。
教育,是邵志豪最熟悉的领域,也是他履职的重点。“东北师大附中参与乡村教师帮扶培养工作快10年了,帮扶乡村教师、助推乡村教育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邵志豪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持续关注,每年都拿出大量时间深入贫困乡村调研。
在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安图县亮兵镇中心学校,邵志豪看到,小学和初中九个年级加起来才一百多人,一个教师需要负责多个学科教学。“有宽敞的教室却没有足够的学生、老师,乡村教育还是太弱。”邵志豪说,在乡村地区,教师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有些乡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难以胜任教学需要,“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如果让乡村教师独自坚守,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就会受到制约。”
2018年,东北师大附中全面对接安图县的教育帮扶,一所优质中小学校全体教师精准帮扶一个县域乡村教师队伍,既把乡村教师请进来学习,又让优质校的名师到村里送教。邵志豪给这种帮扶命名为“1+1深耕计划”。“深耕才能生根。”邵志豪说,对乡村教师常态化、制度化、全方位的“精耕细作”式帮扶,才能让一支优秀的乡村教师队伍在农村扎根成长起来。
今年全国两会前,邵志豪两次到安图县的乡村学校调研。“在一所村校座谈时,有一个学生特意来见了我们学校教物理的尹老师,说现在还记得去年送课时讲的题呢,给他打开了一种新的思路。”邵志豪很受感动,也坚定了教育扶贫的信心。他把一所优质中小学校全体教师精准帮扶一个县域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议带上两会,呼吁更多优质学校加入到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邵志豪说,今年他们将深入完善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帮扶的探索,让教育扶贫更精准,更加便于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格桑卓嘎
学习调研中提高履职能力
本报记者 鲜 敢
格桑卓嘎连任了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的履职经验都是在调研中积累起来的。“人大代表不仅要把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带到全国人代会上,还要把两会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带回来,详细讲给乡亲们听。”在格桑卓嘎看来,上传下达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重要的职责。
“参加全国两会,我承担着群众的信任和嘱托,更要为群众代言。”格桑卓嘎说,“今年我到北京参会前,就有群众向我反馈低保标准的事。”原来,这家人已经搬到城镇生活,但缺少职业技能,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缺少稳定收入,结果只能吃低保。
格桑卓嘎到民政部门和人社部门询问,得知拉萨市现行的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与当地物价、消费水平还有差距。而且,针对低保人群的职业培训不完备,吸纳低保人群的就业岗位不多。“我走访了很多低保家庭和政府部门,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城镇低保人群职业培训的建议。”她说。
为了提高自己的履职水平,提升建议质量,格桑卓嘎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加强学习。“光学习不够,还得加强调研,在调研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她说。
“这么多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拿我们塔玛社区来说,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190万元。来之前,乡亲们就特意嘱咐我要转达对党中央的感谢。”格桑卓嘎见证了家乡的巨变,从拉萨老城保护到高原供暖供气,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西藏正在和全国一起奋力迈向小康。
去年,她还跟随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出访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介绍西藏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如今,她提交的多项建议取得了积极效果,这让她感到非常自豪。“现在我汉语交流基本没有障碍,每次碰到其他省份的全国人大代表,我都要同他们交流,咱是全国人大代表,就得关注全国的事。”格桑卓嘎笑着说。
制图: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8日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