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6日电(记者李云平)随着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2016年以来内蒙古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连续3年稳定在44%,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
内蒙古拥有13.2亿亩草原,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五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连年干旱、过度放牧、草原建设和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部分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内蒙古实施中国规模最大的草原保护工程,草原植被盖度逐步提高。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孙振云介绍,内蒙古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在全国率先完成8.8亿亩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禁牧4.05亿亩、草畜平衡6.15亿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164万亩,人工种草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
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内蒙古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明显提升,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比2010年的37.08%提高近7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30%提高14个百分点。
内蒙古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草原补奖资金兑现与农牧民禁牧、执行草畜平衡制度等履行职责情况相挂钩,合理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明确规定5年为一个禁牧周期,草畜平衡区不得超载放牧。
内蒙古建立健全草原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破坏草原案件整改力度,清理整顿违规征占用草原项目,有力促进草原生态保护。
据了解,内蒙古力争到“十三五”末,草原平均植被盖度稳定在46%左右,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质量明显改善。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