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3月4日电(记者 朱旭东)达奶奶从小学老师岗位退休已20多年,换了多家养老院,总是不满意。去年9月,高店社区“长者驿家”对外营业后,达奶奶被这里的“全托照护”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和舒适的环境所吸引,决定在这里颐养天年。她的学生听说后,也把老父亲接来,一直沉默寡言的老人在这里有了爽朗的笑声。
在江苏南通,通过像港闸区唐闸街道高店社区推行“社区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长者驿家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南通是有名的长寿之乡,老龄化率已达29%,60岁以上老人有222万人。2017年年底,南通以入选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南通首先出台《南通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并陆续出台6个配套政策文件,分别为《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社区长者驿家建设工作的通知》等,形成覆盖全市98%老年人口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保障体系。按照规划,到2020年,南通将实现每个街道至少1家日间照料中心、1个社区老年护理站、1家嵌入式养老机构(长者驿家),农村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具备日间照料、助餐助急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每个社区(村)拥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
据了解,南通市在今年2.8亿元的养老服务经费中,安排1.45亿元用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其中,11家标准化日间照料中心、252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被列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中心、站点建成后,都将具备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服务、精神慰藉5项基本养老服务和多项个性化服务。
当地还为入住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每人每月100元至300元的补贴,并逐步提高照护保险居家支付标准,减轻居家失能老人经济负担。在农村,为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等老人签订“一助一”关爱服务协议,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城市社区则由楼道长或社区干部、志愿者等通过电话问候、上门探望等多种形式,定期巡视探访7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人及空巢、重残老人等。
此外,南通鼓励全市243家养老机构把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在社区建设长者驿家,使在社区或居家养老的老人就近获得机构照料。“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的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南通形成。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