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里的扳道工:这套连贯动作已重复39年

2019年02月24日10: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2月23日电(记者魏一骏)习惯性地按流程取下挂锁、拔掉插销,在略有些湿滑的地面上扎稳马步猛地发力,干脆地扳动道岔完成轨道转换,这套连贯的动作,金如根已经重复了39年。

  不久之后,一列被称为“绿巨人”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就将驶入杭州客车整备所,进行卧具更换和车底检修。

  杭州客车整备所所在地,是始建于1906年的百年老站南星桥站的一部分。“火车行驶通过道岔变换实现转向,因此道岔相当于火车的‘方向盘’,现在只有少数车站还保留着扳道工这个岗位。”金如根说。

  1980年,19岁的他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当时,南星桥火车站是杭州地区最大的货运枢纽,设置了驼峰编组场,每天有几十趟从全国各地开来的货车集中到这里,再按照每节车厢的目的地重新编组成列,他负责的是驼峰下道岔的扳道工作。

  金如根回忆,在作业高峰期,一个班工作时间内他要扳200多次,不仅体力上承受着巨大的考验,精力也必须十分集中,有时候不同方向的车厢间隔只有几秒钟。

  1996年,位于杭州城北的乔司编组站建成投用,南星桥站繁忙的货运业务逐渐分流。同时,随着杭州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不断增加,进出杭州客车整备所的客车逐步增多。“相比以前工作量少了许多,但感觉责任更重了,要是因为扳道出现差错造成列车出库晚点,将会影响许多旅客的正常出行。”

  扳动道岔后确认尖轨和正轨密贴;平时注意保养上油;冬季冰雪天及时除雪……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近40年,金如根对各类注意事项早已牢记在心。

  作为一名“老铁路人”,他也见证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从我刚工作时的蒸汽机车,到后来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现在我还给复兴号扳道岔呢。”金如根笑着说。

  随着铁路提速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不少铁路人工道岔已经被电动道岔所替代,操作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改变道岔方向。目前,南星桥站还有17名扳道工,而长三角地区也仅有不到300人在从事着这项工作。

  在五六平方米的扳道工休息房内,一张简单的折叠床,桌上两部专用电话机,当天作业计划单,一副老花眼镜、一个对讲机和一个茶杯就是他上岗的家当。说话间,略微泛黄的座机响了起来——车站值班员又传来了列车进入的扳道指令。

  “我们这一辈人退休后,扳道工这个职业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我差不多干了一辈子,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金如根感慨。随即,他戴好工作帽,一头扎进蒙蒙细雨中……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