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云南因人因户因村制订脱贫计划,并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

识别更精准 监管更透明

本报记者  李茂颖
2019年02月15日04: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近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公布,一些地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改还不到位。

  当前,有些扶贫干部存在对贫困户识别不精准、对扶贫资金监管不严格、对贫困户退出标准不明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效。云南扶贫任务艰巨,在精准施策、强化监管方面有哪些新做法?效果如何?记者赴云南展开调查。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去年年中,云南省要求把精准要求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半年多过去了,如何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如何把扶贫工作做实,解决过去致贫原因分析不准、帮扶措施错位、脱贫退出质量不高等问题?

  识别须精准

  为防止贫困户漏评,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订脱贫计划

  对贫困户精准识别退出是脱贫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有的扶贫干部却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2017年,云南个旧市扶贫办原副主任吴劲兵在负责卡房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期间,多次擅自离岗,将工作交给他人代办,导致229户贫困户被漏评、59户返贫户情况核定不准,他也因此受到处分。

  “米关祥,家庭成员2人,主要致贫原因:缺劳力,其他致贫原因:因残、缺资金……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新农合补助、签约医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

  在云南永平县东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米关祥的家中,悬挂在门前的明白卡,清清楚楚列明了该户的基本情况清单、收入情况清单、享受政策清单、挂钩帮扶责任人等信息。

  “保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关键因素就是一定要找准贫困对象,摸清家庭情况,分析出致贫原因。”东庄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李增瑞说。不过,如何才能确保精准,也存在一些困难,李增瑞坦言,“农村收入没有一定的标准,很难核定,农户的真实帮扶需求也需要深度的入户调研,才能保证扶贫项目精准对接。比如,贫困户房子的修建,集中选址既要兼顾村里的选地用地,还要考虑农户干农活的实际需求,不然就有可能导致闲置。”

  过去,在一些地方,针对2020年前村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户脱贫的具体措施,村一级不知道干什么,资金在哪里,谁来实施,什么时间实施,基层应履行什么责任;县一级不清楚每村每户缺什么补什么,怎样统筹资金项目等问题。

  为保证因人因户因村制订脱贫计划,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云南通过开展好脱贫措施户户清,做到户有明白卡、组有项目清单、村有施工图(实施方案)、乡有路线图(实施方案),充实完善县级项目库,解决了过去致贫原因分析不准、帮扶措施错位、脱贫退出质量不高等问题。

  标准更明确

  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且家中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去年7月,在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湾坡村的动态管理户主评议会上,背阴坡村民小组的贫困户葵万全主动申请脱贫退出,在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湾坡、背阴坡、苦姜坡……”村如其名,湾坡村过半的村民小组都带有“坡”字,因为地处高寒地区,山势陡峭,贫困发生率极高。背阴坡村又处背阴地带,农户种植业产量低,村民葵万全因为自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差,被户主会议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是葵万全第二次主动申请脱贫退出。2017年7月,葵万全的申请就已经户主大会评议通过。但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详细核实后,发现葵万全年人均纯收入仅略高于当年的脱贫标准线、人均住房面积未达标,因此没有同意他上报销号。

  这回他又提出,引起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关注。“我们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核准,他家的住房质量并未达标,还需继续改造,产业的后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所以还是不能通过。”一位驻村队员说。

  相比起来,坡有顶村民小组的王海林脱贫之路就要顺利很多。“土地少,产业不行。送孩子上学要过河,都是先背孩子过去,再扛摩托。”谈及过去的日子,王海林颇有点心酸。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王海林加入了修路的施工队干活挣钱,还搞起牛、鸡养殖,并完成了新房装修。

  云南省要求,到2020年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在去年脱贫的审定标准中,王海林因为住房提升、收入超过云南省确定的2018年贫困户退出人均纯收入3500元的标准,且家中产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所以符合了脱贫条件。“孩子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靠产业一家人吃穿不愁,终于摘掉了贫困户这个帽子。”王海林笑着说。

  监管电子化

  大数据管理平台压缩套取、冒领扶贫项目资金的空间

  前不久,云南腾冲市界头镇大塘社区以编制虚假花名册的方式,套取、挪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8万元,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在过去,农村还存在很多“死亡人员领低保”“非贫困户领扶贫款”等问题。扶贫资金如何监管起来,实现精准使用?

  “2018年,全县共有9555户申报农村危房改造扶贫项目,其中有202户为公职人员或村组干部家属,51户为个体工商户,7户拥有机动车辆,2户已购置商品房……”这些“异常数据”能被及时发现,得益于富源县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阳光监督”平台。

  打开“阳关监督”平台,“资金你清楚”模块赫然在列,富源县涉及民生扶贫的资金发放数据以主管部门为单位进行公开,群众通过平台既可以查询自己的信息,还可以查到某个自然村的相关资金信息,看清每一笔资金的发放金额、领取人姓名、领取时间等内容。

  “平台能够自动将不同部门之间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比对,为监管扶贫资金的使用提供电子证据。”富源县纪委书记汪丽说。

  云南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以网站、手机APP等为载体,由省纪委牵头建立了省、州(市)、县(市)、乡四级纪委联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抽查工作机制。在大数据管理平台,扶贫项目的各个实施单定期将项目实施图片上传到大数据平台,便于进行跟踪和监督,“特别是对落实扶贫户的项目资金到户近况进行跟踪监督,压缩了套取、冒领扶贫项目资金的空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5日 11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