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让银发老人们拥有幸福晚年,这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底的牵挂。深怀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总书记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设计规划,正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夕阳红的美好。
这里是上海,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大城市。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不仅是众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总书记挂心的“国之大事”。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虹口区考察,这里60岁及以上老年人户籍人口的比例近达40%。在“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总书记走到老人身边谈生活、拉家常。
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要把党和国家关于养老的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如今,上海市虹口区已发布提升养老服务的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1年底,老年人日托站将增加到60个,为老助餐点增加到100个,养老管家队伍的人数将达到500人。
大城市养老已经先行一步,“未富先老”的地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想办法完善养老服务。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养老餐厅考察,他不仅亲手给老人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鼓励大家说:“我看这个虚拟养老餐厅一点都不虚,有这么多老人。”五年多过去了,总书记对“虚拟养老院”的肯定和鼓励也激励着餐厅的经营者、残疾人企业家傅连鸿下定决心投身养老产业,帮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
近年来,傅连鸿积极筹措资金,在搬迁扩建虚拟养老餐厅的基础上,又打造了老年人托养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老人可以享受到集餐饮服务、文化娱乐、托养服务、医养保健、日间照料于一体的配套服务。
不仅傅连鸿的养老餐厅内容越来越丰富,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家政服务项目大大拓展,加盟企业超过120家,注册老人人数也由2013年的6500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120000人。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主导向企业购买公共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老年群体提供定制化、高质量分类养老服务。依托“虚拟养老院”这一平台,老人能享受到各种服务百余项,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养老资源,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里居家养老成为现实。目前,民政部、财政部已在全国开展90个居家养老试点,全国共有社区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8.3万个。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