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顽瘴痼疾,怎么抓,如何治?9日晚播出的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给出了发人深省的答案。
一段时间以来,秦岭北麓的违建别墅屡禁不止,损害一方生态。从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就“秦岭违建”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牢牢扭住问题不放,一抓到底治乱象。随着1194栋违建别墅被整治,秦岭的宁静和美丽开始得以再现。
“一抓到底”,是治理顽疾的一剂良方,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扎实的工作作风。拆除违建、保护生态是这样,清除各领域的沉疴积弊,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抓到底治顽疾,必先破除一个“私”字。一些问题日积月累,少不了利益的盘根错节,往往牵涉方方面面。如果只顾一己之私或“小圈子”的得失,如果只看“背景”不问是非,必然这顾虑那嘀咕,到头来畏首畏尾,啥也干不了。更不用说,有些人自身就不干净,做事难免既无底气也无动力。
事多误于私,事成常在公。面对积弊,就得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标尺,摈弃私念、秉持公心,敢于动真碰硬,用担当的铁肩膀诠释对党的忠诚。
一抓到底治顽疾,贵在一个“实”字。由于形式主义走过场、官僚主义不作为等问题,导致一千多栋违建别墅被漏报,整而未治、禁而不绝的现象一度愈演愈烈,这个教训极其深刻。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在问题面前玩花活、做虚功,不下功夫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假把式”是事业发展的大敌。
工作抓得实不实,其实有很多“试金石”。比如,是否聚焦突出问题发力,落实是否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工作是否过得细、舍得下绣花功夫,是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敢于较真,是否取得实效、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等等。所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顽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从正风反腐到治理环境,从拔除穷根到清除壁垒,莫不如此。唯有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不彻底解决、绝不放手”的劲头抓下去,才能带来切实的改变,干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