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

2019年01月04日05:30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为何说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

  城市与人

  从我国城市的运营现状来看,主要问题不一定是资源过于集中及人满为患,而是运营的精细化不够。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发布了《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报告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对我国298个城市进行了量化评价,范围涵盖了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虽然有些指标设计尚待商榷,但报告透露的我国城市当前的发展态势值得深思。例如,排名前30位城市的GDP全国占比达到42.5%、主板上市企业数量全国占比高达69.7%。制造业辐射力方面,排名前30位城市的货物出口全国占比高达74.9%;高等教育辐射力,前30位城市的211和985大学数量全国占比高达92.8%……

  简而言之,中国城市各项功能高度向大城市集中,城市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猛一看,似乎让人感觉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愈发严重。但若换一个角度,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首先,排名前30位的城市是按照不同指标维度确定,城市并不固定,加总排重后的实际数量要超过30个。而从地理分布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全国的分布比较均衡。各大区的重点城市大体上都进入了前30位。

  其次,即便没有人为干预,各种资源也会天然地向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聚集。也就是说,少数城市集聚了大多数的资源,城市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平衡,有其合理性。

  如果说全国各个城市都是金融中心是一种虚妄,恐怕没人认为虚妄评价不合理。正因如此,该报告给我们的启示,也许并不是城市间发展的两极分化,而是如何更好地发展大城市或中心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城市的集聚效应,以带动和辐射周边。

  由此来分析我国城市当前发展态势,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例如,在如何看待城市人口问题上,该报告引入了一个指标——DID,也就是将每平方公里5000人以上的地区定义为人口密集区。报告将DID人口与主要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DID人口与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品质高度相关。DID人口越密集,城市的活力和品质就越高。

  这个结论无疑为理解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发展提供了警示。

  也是在去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自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

  人口集聚和流动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动力之一,这次排名前30位的城市,也基本上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假如人口流动和集聚持续下降,其他资源的集中和运营活力,也就丧失了基础。而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的城镇化要远高于人口的城镇化。

  为了矫正这种偏颇,今后的城市发展中,或许有必要在继续促成各类物质、技术、资金等资源集聚的同时,也要尽力使得人口流动、集聚起来。

  实际上,从我国城市的运营现状来看,主要问题不一定是资源过于集中以及人满为患,而是运营的精细化不够。《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也显示,2000年至2016年间,虽然我国城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0%,但是人均能耗却大幅上升。这显然不是资源聚集的问题,而是运营的问题。

  □徐冰(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