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郁琼源)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时介绍,2013至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59502亿元,年均增幅11.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
据刘昆介绍,其中,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4451亿元,较2013年增加5156亿元,增长55.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1%,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5291亿元,较上年增加840亿元,增幅高于全国财政支出2.5个百分点,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3%。
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级财政按照医改部署要求,供需兼顾、突出重点,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刘昆说,对于供方,2013至2017年,财政投入由4893亿元增加到7550亿元,年均增长11.5%,占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52.2%。对于需方,政府连年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支持力度,在较短时间内编织了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1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2013至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由3282亿元增加到4919亿元, 年均增长10.6%。
2013至2017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转移支付资金由1961亿元增加到3095亿元,年均增长12.1%,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中西部地区人均财政卫生经费不断提高。
2013至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补助由1059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年均增长14.3%,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44.2%。
2013至2017年,中央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从408.5亿元增加到587.2亿元,累计补助2496亿元,支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5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11类增加至14类,支持开展针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刘昆说,各级财政持续压减医疗卫生领域行政支出。随着近年来通过压减 “三公”经费、提升行政效率,卫生健康行政支出占比持续下降,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发展。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