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乔雪峰)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2018北京(香山)国际物流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物流从起步到跨越,从跟随到引领,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交通运输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指导和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进一步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货运物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刘小明肯定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也期待其协同各方,共同为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做出贡献。他表示,一是以多式联运为切入点,促进高效运输发展;二是以无车承运为切入点,着力促进货运发展;三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着力促进货运业健康发展,积极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四是以运输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着力推进货运物流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是着力改善货运从业环境,维护健康发展大局。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指出,对于物流业来说,高质量意味着从传统物流逐步走向现代物流,而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或核心定义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本次论坛主题契合时代背景,了解和面对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抓住机遇,用智能和智慧去赢得未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将继续以构筑桥梁纽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紧密围绕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两大领域,为推动我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做出应有贡献。”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巡视员吴君杨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物流高质量发展趋势和政策”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铁路、公路营运总里程分别超过12万公里和470万公里;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2300多个;全球十大港口中的7个在中国;民用运输机场220多个;建成的铁路专用线总里程1.8万多公里;全国通用营业性仓储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600个;快递业务量规模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中欧班列” 已累计开行超过11000列,运行线路达到65条,通达欧洲15个国家;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逐年降低等。
但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企业大而不强、成本高效率低、物流信息不连通、货物运输结构不合理、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散点分布、物流标准不衔接、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等。基于改革开放40年新起点,需要行业整装再发,齐心再创新佳绩。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以“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探讨”为主题发言。他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高质量发展逻辑和运行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加快物流产业体系重构,即价格体系、价值体系、空间布局、服务体系重构,从加快发展物流枢纽经济,即打造大网络、大平台、大通道、全链条、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建设综合交通大网络——实现便捷高效的经济产业联系;构建枢纽服务大平台——实现产业要素与资源的快速集聚;畅通交通物流大通道——强化枢纽基础保障和集聚辐射能级;打造产业组织全链条——构建产业链和打造产业集群;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基于通道、平台、集群支撑的新枢纽经济模式。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