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壮乡特色农业提质扩面

2018年12月12日11: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奏响时代协奏曲。

日前,记者在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谭村“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的现代化牛舍里看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佩戴耳标,上面有一串数字作为牛的编号。

“我们与广西大学动科院、自治区品改站、广西畜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肉牛种源进行改良,培育出广西本地优良品种‘岭南牛’,其因品质好、产肉率高、健壮、抗病,受到市场欢迎。”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黎桦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牛品种升级,养殖模式也需要更新换代。示范区把牧草种植、散养、劳务分包到农户和合作社,采取“肉牛规模化分散养殖,集中屠宰加工”的畜牧业发展新方式,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加入种养环节,实现分散养殖。

按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要求,广西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3年行动,不断增点扩面、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广西累计启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7539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田园综合体总数已达4个,在全国排在前列。

“种完水稻种番茄,收完番茄再种水稻,一年两季,光这季番茄,一亩能卖近两万元。”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村民黄丽盟告诉记者,村里采用“稻+菜”水旱轮作,秋冬季引导农民种番茄,反季节上市,亩产番茄5000公斤,平均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

立足热带、亚热带气候优势,广西农业部门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编制蔬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提升3年行动方案,大力促进特色水果、蔬菜、桑蚕及茶叶等优势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2018年上半年,广西水果产量310万吨、产值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0%。柑橘、火龙果、芒果等热带、亚热带特色水果产量居全国第一。此外,广西秋冬蔬菜播种面积和调出量在南方各省区市也位居前列。

广西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糖料蔗产量占全国的六成以上,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780多万亩,产量超1500万吨,是全国突破千万吨的5个省份之一。除此之外,广西木薯、双孢蘑菇、水牛奶、黄羽肉鸡、近江牡蛎、茉莉花茶,还有松香等经济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去年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荒地。从今年初开始,我们先后投入70多万元,在这里种植百香果、火龙果等,如今每亩产值超过1万元。”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万福村村民宋波说,“我们成立了佳润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650亩,建成了一个水果基地,取得了不错成效。”

据了解,目前港南区所辖的8个乡镇共建立了11个特色水果示范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44家,使该区农业逐渐向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导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力量。截至2018年6月,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93万家、家庭农场总数8438家,同比分别增加7200多家、1600多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责编:马昌、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