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呈现跨学科、跨国界新趋势

2018年12月06日14:1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呈现跨学科、跨国界新趋势

新华网南京11月30日电 外国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认知情况调查、日本731部队军医博士论文研究、台湾地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性别视角下的“慰安妇”问题……30日,“历史·和平·发展——多元视域下的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跨学科、跨国界成为当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关键词。

本次研讨会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主办,吸引了约80名来自丹麦、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参加。与会专家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侵华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等相关主题进行了研讨。

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从日本军医的博士论文研究入手,发现了日本医学医疗界对侵华战争尤其是731部队的战争辅助。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研究所学者郭冠佑通过对多位逃难至台湾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采访,证明应激创伤对个体影响的相似性与长期性,如受教育程度较差,均为小学和初中学历;生活在底层,均为基层务工者;心理上还呈现出对现实妥协、利己主义者的特质等。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与宗教研究系研究员何铭生(Peter Harmsen)则将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中国平民建立避难所并挽救了上千人生命的义举,与丹麦抵抗德国占领运动的领导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辛德贝格在20世纪40年代到2010年的漫长岁月中被长期忽视,反映了公众对二战期间大屠杀事件的认知的局限。

“这次研讨会体现了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转型与发展。”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执行院长、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随着南京大屠杀档案跻身世界记忆遗产,历史研究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进行跨界融合,开展国际合作成为趋势。

张建军透露,今年起,研究院将每年拿出三十个左右的课题,吸纳更多学科和国家的学者参与。纪念馆正在构建的学术资源平台也将于明年建成并免费开放,届时珍贵馆藏史实资料将为跨学科研究提供基础服务。(完)(记者蒋芳)

(责编:陈云龙(实习生)、王政淇)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