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兴粤盛 勇立潮头创辉煌”系列报道--深圳南岭村:从逃港谋生到走向共同富裕

2018年11月16日21:4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11月16日电(全森)40年前的深圳市南岭村,20多头耕牛、10多台打谷机,村集体经济不足7000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逃往香港谋生。40年后,这里高楼林立、社区和谐、产业发达,集体总收入达3亿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30亿元,昂首阔步地走在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大路上。

11月16日,“粤兴粤盛 勇立潮头创辉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深圳市南岭村,感受这里40年来的沧桑巨变。

“一定要让南岭村走出贫困”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南岭村。时任南岭村第一生产队队长的张伟基等村干部,决心抓住时机,带领群众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一定要让南岭村走出贫困”。

为了引进内地一家电子厂与南岭村合办内联厂,张伟基带领队里的干部、群众挑灯夜战,突击修路,整治脏、乱、差,修整花木,村容村貌为之一新,终于引进了深圳第一家内联企业。

1982年,张伟基所在的第一生产队拿到第一笔征地补偿费43万元。村民急于分了钱用以改善生活,张伟基却打算集中起来搞发展。在张伟基的努力下,村民们改变了想法,并将当时的 4个生产队合并起来以集中利用土地等资源。张伟基又将第一生产队的资产公有化,成为全村的资产,大力助飞了南岭村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就在这一年,南岭村利用43万元建成了新厂房,引进港资办起了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同年通过外引和内联,办起了3家工厂。到了1984年末,当时的南岭村,已办起了13家来料加工厂,村民人均收入达3500元。

此后,南岭村在1984年推行农村股份分红制度,并在当年实行股份分红;南岭村还建起村里第一个大型工业区,彻底摆脱小农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起现代工业生产体系。

南岭村向贫困宣战,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走上了小康。每年仅从集体经济获得的收入,人均超过1万元。

“通过科技创新,带着村民敲钟上市”

实现了小康的南岭村人,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后,在新的发展战略和新形势下,南岭村的集体经济面临着新的课题。

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认识到,南岭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否则,南岭村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

社区党委以实体产业为主体,以科技和金融为双翼,着力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全力打造新的产业结构。南岭村社区坚持高端规划引领,投入900多万元的规划设计费用,聘请品牌专业规划单位对全村3.9平方公里进行全面规划,把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达、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开设社区创投基金,斥资3亿元设立深圳市首个社区股份公司创投基金,主动对接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成长性的创新项目落地;全面启动创新驱动,启动了清华启迪科技园、南岭1983创意小镇,南岭天安数码城、生物医药、新零售等重点项目。

“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左右要培育1—2家自己控股的优质上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带着村民去敲钟上市,分享创新发展带来的好处。”张育彪说。

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社区

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南岭村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南岭村社区居民在社区老年大学练习舞蹈。全森 摄

社区居民在书画室练习书法。 全森 摄

孩子们在儿童馆玩耍。全森 摄

采访团来到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有老人带着孩子在儿童馆玩耍的,有老大爷在练毛笔书法,有大妈在跳广场舞,还有合唱团、棋牌室、心理咨询室……

据了解,2011年,南岭村社区股份公司无偿提供一栋位于中心地段、面积达10000平方米、年租金达400多万元的商业大楼,并投入600万元对原大楼及广场进行装修改造,建设了一个全市功能最齐全、面积最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设施之齐全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便民服务大厅、党群工作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社区U站、和谐促进会、老年大学、社区学堂、妇女儿童之家等应有尽有。同时还配备了专业社工团队,以“4+2模式”运营管理。

服务中心提供的40多项公益服务均无偿免费,包括为老养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扶贫济困助残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公益慈善和志愿者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文体活动服务、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居民健康和计生服务、社区家园网等,为社区居民群众所热爱。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小区党群服务点共同组成一个有效的服务网络,邻里和谐共建有了阵地保障。

40年风云激荡,40年沧海桑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南岭村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型社区,阔步走向共同富裕。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