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11日电 题:一颗咖啡豆背后的开放故事
新华社记者潘旭、孙青、李海伟
“近年来,咖啡在中国市场从‘高端小资’到‘遍地开花’,这背后是开放带来的变化。”距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不到1个月,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吴佳航正在到处奔波,精选出不同产区的咖啡豆,把它们带进哥伦比亚企业的展台。
“以前中国老百姓爱喝咖啡的不多,后来大家习惯上了速溶咖啡,如今开始追求现磨咖啡,有的还挑咖啡豆,挑品牌,我们正在经历咖啡市场井喷式发展的最好时代,而参加进口博览会是我们在中国市场露面的最好机会。”吴佳航说。
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是该国最大的农业类非政府组织之一。12年前,协会在中国开设代表处并任命吴佳航为负责人,使得远在南美却风靡世界的经济作物哥伦比亚咖啡大踏步地走进中国市场的大门。
“中国人素来爱喝茶,当时就连哥伦比亚人都不相信自己的咖啡豆能卖来中国。”从小生长在哥伦比亚的吴佳航说,中国代表处刚刚成立时,大部分老百姓认知里的咖啡是速溶冲泡的,味道是苦的,价格也较低廉,很多人甚至没见过咖啡豆是什么样子。
如果把豆子卖来中国,从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海上物流、工厂烘焙以及咖啡师制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有没有竞争力,经销商感不感兴趣、消费者会不会接受……哥伦比亚当地业界曾心怀疑惑。
“我一直对哥伦比亚人说要‘勇敢’一些,不要质疑中国市场的开放度,只要考虑中国老百姓的接受度。”吴佳航说。
一些国际性盛会常被视作海外商品与中国老百姓亲密接触的良机。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在吴佳航的努力下,赛事观众和博览会参观者喝上了纯正的哥伦比亚咖啡。
“我们现在正在全力备展,参与进口博览会不在于当场签下多少单子,而在于让中国市场和海外商品及服务彼此熟悉,为后者步入中国开放大门做好准备。”吴佳航说。
他告诉记者,12年前哥伦比亚咖啡在中国的年销量不足400吨,如今年销量已超过2000吨。从两国经贸整体上看,中国是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哥伦比亚是中国在拉美第六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双边贸易额为113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74.4亿美元,进口3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5%、10.1%和51.9%。
“希望进口博览会能让更多哥伦比亚商品走进中国,并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哥伦比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露丝·海伦娜·艾彻维丽说。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