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高敬、王榕)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日前表示,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的是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目前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结束。剩下的16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待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对外发布。初步估计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将达到或超过占国土面积25%左右的目标。
崔书红说,有地方担心划红线影响发展的想法是片面的。生态保护红线不是“无人区”,也不是发展的“真空区”。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警醒,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安全屏障消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也随之消失,那是不可持续的。
他表示,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的是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这些区域在红线划定过程中要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划定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技术规范,充分考虑到历史和现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充分衔接,给地方预留适当发展空间。
“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区域划进生态保护红线,实际上也难以实现保护目的,还会为生态保护红线未来的管理遗留很多问题。”他说,生态保护红线要尽量做到与地方的生产生活区域不交叉、不重叠,让红线能够起到真正严格保护的作用。除法律法规有明确禁止规定以外的其他区域,鼓励各地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红线的优质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