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通开风气之先,办教育、兴实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因为这“七个第一”,南通市被两院院士吴良镛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强”,持续改善民生加快“百姓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美”,突出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南通积极勾画“强富美”新蓝图,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起点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阔步前进。
(“天鲲号”停泊在启东船舶工业园的码头 董晓伟 摄)
“天鲲号”领航,船舶工业驶向新天地
作为首批14座沿海开放城市之一,40年间南通市除旧布新、改天换地,从1978年生产总值仅为29.4亿元,到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4.6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跃居第18位,并在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22位。
“这条船是从2016年开始建造,创新程度和技术含量都很高,制作难度也很大,目前已经基本调试结束,试航完成,预计在9月底或者10月初交付,在新中国成立69周年国庆节向祖国献礼。” 在南通市启东船舶工业园的码头,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华向采访的记者们介绍着面前这艘“天鲲号”。
能近距离看这艘“大国重器”,每位前来采访的记者都很兴奋,她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是中国大陆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风化岩、岩石、淤泥、黏土等不同土质均能绞碎,最大排距达15公里,也被称为“造岛神器”。
“天鲲号”于2018年6月12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航,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中国疏浚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并在2017年获得世界十大名船称号。
在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的展厅里,项目管理部高建华经理向记者们介绍了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圆筒型超深水钻探储油平台 “希望1号”,她是世界首艘圆筒型钻井平台。紧挨着“希望1号”的是一艘红蓝相间的模型,“这艘‘希望6号’正在英国北海区域服役。” 高建华指着模型说,表情异常自豪。
“天鲲号”“希望6号”只是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值得骄傲的一部分。8个世界第一、3个亚州第一、3个国内第一……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正借助这些“国之重器”向“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海工船舶制造基地大步迈进。
科技创新推动,未来城市新核心初具雏形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则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在南通,中天科技和通富微电提供了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样本。
起步于1992年,起家于光纤通信的中天科技,得益于改革开放,致力于科技创新,现已形成通信、电网、新能源、海洋系统和精工装备等多元产业格局,产品出口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120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授权。而据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陈杰介绍,公司在改革开放前只是一家砖窑厂。
“致力于提高国产自制率,为国家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作贡献”的通富微电,通过不断创新拓展,仅用20年时间同样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当前,在全球封测企业排名第7位,具备了与世界一流封测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果说中天科技和通富微电是南通科技发展的过去,那么中央创新区则代表着南通科技创新的未来。
在南通中央创新区,记者们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科创中心、医学中心、南通大剧院、美术馆、紫琅湖、中央森林公园渐露真容,展现出朝气和活力。这片园区范围约17平方公里,是南通积极策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北大门”的重要举措,也是南通培育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中央创新区正在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未来城市新核心。
生态文明指引,各项产业遍地开花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在狼山观海时毫不掩饰对南通市狼山的喜爱和赞美。几百年后,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所在的五山地区及周边的长江岸线腹地,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指导下,正式启动了修复与保护。
“我们面前的是长江,对岸是常熟、太仓,隔着碧绿的江水看的一清二楚。”五山及沿江地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在滨江片区向记者介绍说,根据规划,五山及沿江地区将通过“还山以林、还江于民”,建设“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客厅”,把本地长江岸线由生产型岸线建设为生态型、生活型岸线。
保护和修复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是南通市推进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以“三城同创”为抓手,南通近两年加快产业、城市、交通“三大转型”,推动城市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功能型向生态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三个转变”,重点实施增绿、清水、畅通、便民四大行动取得成效。两年完成城建重点项目投入462亿元,目前竣工53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生态兴则文明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同进步,南通市的各项产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
雄关漫道、闯关夺隘,40年的探索、40年的奋斗,南通人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靠着一股勇气和韧劲,闯出了一片天地。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调整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南通市定能在前进中创造风光无限的明天。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