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

昔日"打游击"的民间集市 点燃家纺之都星星之火

2018年09月14日15:15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9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见习记者 白璐)你知道吗,你家的毛巾、毯子、被子、四件套,也许都来自于一个地方——在江苏南通的叠石桥,这里的家用纺织品包揽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13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全国网络媒体行来到南通海门叠石桥,探寻改革开放四十年下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微信图片_20180914091954.jpg

“made in 叠石桥”的家纺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40%份额

“游击战”下的民间集市

奠基未来家纺之都

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兴起颇具“民间智慧”:尚未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代,农村经济政策还没有“放松”“搞活”,附近农民只能将自发、悄悄生产的服装绣品及原辅材料拿到叠石桥这个“避风港”去销售。两县地方干部奉命来取缔时,在叠石桥私下交易的小贩们立刻卷起地摊,很快就溜了。海门县的干部来,他们就跑到通州县的地界上;通州县的干部来,他们就跑到海门县的地界上。等两县干部不在时,他们就照样摆摊交易活动。正是这种“游击战”,孕育了未来的家纺之都。

叠石桥这种“游击战”的做法,也让记者想到来自浙江温州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的故事。同样在那个尚未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家门口摆摊的章华妹也是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投机倒把”做生意。

“那时候做生意都是偷偷摸摸的,每个人家门口都有很多摊子,人一来,邻里们相互一喊,大家都端着各自的小小摊位往家里跑,关上门。等到他们走过去了,再偷偷摸摸搬出来。”章华妹在采访中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改革开放长跑中的幸运快跑者:回访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

一如当年的温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叠石桥,江海平原上一个平凡而拙朴的地方,在改革大潮的冲击影响下逐渐蕴育壮大。

如今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家纺产业基地,“made in 叠石桥”的家纺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40%份额。目前,家纺市场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拥有2万多间经营商铺,形成了配套6500多家生产企业、带动50多万人从业的家纺产业集群,年外贸供货额超过300亿元,占到了全国的10%,江苏省50%。

微信图片_20180914091956.jpg

叠石桥中国家纺博物馆

从贴牌到自主设计

政府助力下商户生意节节高

“叠石桥传,清末道光,杨家窑主,募资造福,叠石筑桥。桥名暮春,后易叠石,桥之相邻,两县三镇。方圆十里,四方百姓,惯以桥边,提篮摆摊。农副产品,各式各类,自由交易,遂成集市。七十年代,兴修水利,独立水系,拆桥建坝。八十年代,绣品兴起,绣业成市,渐成规模。九十年代,市场壮大,崛起绣城,中华之最。二一世纪,纺织之城,家纺之都,名扬天下。集散基地,展销中心、旅游胜地,购物天堂。现代市场,特色文化,引领中国,脉动世界。”

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叠石桥中国家纺博物馆,两面墙上写着这段话。这些成排的四字短语,浓缩地记录着近百年来叠石桥家纺的起源、发展与壮大。

微信图片_20180914091934.jpg

家纺博物馆记录了近百年来叠石桥家纺的起源、发展与壮大

2009年从辽宁南下来到江苏南通的姚舜,用十年时间见证了“二一世纪,纺织之城,家纺之都,名扬天下”这一个个四字短语。

“一开始我们在南通有一个办事处,东北物产丰富,我们从东北为南通叠石桥家纺城提供原料。后来我们发现东北深加工比较少,2009年我到南通以后,就想着从单纯的原料供给转变为深加工。”如今已经是北宝家纺负责人的姚舜从此开始和叠石桥的不解之缘,也见证了一段中国家纺织行业的变迁。

“现在十年了,从2009年卖原料,到2012年做OEM贴牌加工,到2014、2015年开始做ODM自主设计,我们也推出了自主品牌。”在叠石桥家纺城三期北宝家纺展厅里,姚舜告诉浙江在线记者,15年之后,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蚕丝等原生态的产品更加认可,公司也实现了从贴牌到推出自有品牌,销量翻了一番。

在姚舜看来,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叠石桥家纺城和当地政府的帮助。

“叠石桥在中国家纺业上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配套中心了,当地政府放水养鱼,让我们业主逐渐壮大,他们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政府经常主动帮我们对接,帮我们寻找合适的渠道、合适的单位,新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比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种,都会为我们提供服务,等于是在教你做生意,让你找到合适的人做生意。”正是看中了叠石桥优秀的营商环境,姚舜邀请在辽宁老家的朋友一起来南通发展,自己也签了户口,成为一名“新南通人”。

微信图片_20180914091951.jpg

微信图片_20180914092001.jpg

博物馆展品

叠石桥家纺城VS义乌小商品市场VS海宁皮革城

叠石桥家纺城的种种,很容易让浙江人与家乡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海宁皮革城相联系。

面积、商户、产品

叠石桥国际家纺城面积100万平方米,拥有近1万间经营商铺,产品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面积超550万平方米,汇集7万多个商铺,经营180多万种小商品,商品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

海宁皮革城皮城商户总数达到11100余户。

商品市场试点

2012年12月,商务部确定浙江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江苏省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浙江省海宁中国皮革城等3家市场作为首批试点的重点市场。

到目前为止,国家商务部公布了三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其中,2014年浙江义乌市场采购试点成为唯一一个被列入第一批的市场采购试点;2015年,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浙江海宁皮革城则拿下了第二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范围仅有的两个名额。

登陆资本市场

199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2002年5月9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1月26日,海宁皮革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7年9月21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新三板上市。

货达五洲,财通四海。

2017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线上线下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超过30亿美元。

2017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1226亿元,同比增长10.9%;与此同时,义乌市电商交易额达2220.03亿元,同比增长25.3%。

2016年,海宁中国皮革城进出口有限公司全年完成进出口交货值1.37亿美元。

不同地区的百姓用或类似、或不同的智慧,在历史的实践中,诞生了如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海宁皮革城等产业集群,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释放,生产资料的流通。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