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浙江织里:为群众利益要有担当精神

2018年09月09日09:32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改革开放40年,浙江省湖州市的织里镇,从穷乡僻壤成长为今天的“中国童装之都”,连续4年入围全国百强镇,全国有45万人在这里就业发展。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改革的过程需要勇气和担当。今天,专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聚焦浙江织里,一起来看它40年的改革发展之路。

  8月29日,织里镇发布中国童装指数,这为全国童装行业发展提供了风向标和晴雨表。

  这是七八十年代的织里镇,人多地少,没有资源、没有集体企业,就业无门的织里人找到了一条织布贩卖的路子。可那时,这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吴子性调来织里,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拆掉这些织布机。

  不拆,怎么办?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织里的织机不仅一台没拆,吴子性的想法还得到了省市的支持。织里经济开放区挂牌成立,浙江省率先对这里的个体工商户实施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松绑,镇上从纺织发展而来的童装加工企业猛增到13000多家。

  野蛮生长的童装产业给织里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一楼店铺、二楼厂房、三楼宿舍”的“三合一”生产条件也埋下安全的隐患。2006年,一个月内两场大火让23人丧生,一个决定织里人命运的命题摆在了党委政府的面前:童装产业,是关掉还是保留?

  当时“三合一”厂房,法律上是空白。要继续发展童装产业,安全就得跟上。怎么办?织里镇联手国家、省里消防部门一起试验、不断验证,最终创造性地将住宿和生产实现了水平隔离,并在楼房外部修建了消防连廊和逃生梯,解决了这种厂房带来的火灾隐患。织里的这套方案也直接被写入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10年9月,织里镇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织里童装产业再次涅槃重生,吸引了大量外地劳动力,但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审视传统童装业面临的问题:劳动力密集,附加值相对较低。

  从那以后,织里童装产业开始转型发展,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交易进街区,一批现代化的标准厂房雨后春笋,全球各地的童装设计师不断涌入。从“现抄、现做、现卖”到“先研发、再订货、后生产”,如今,织里童装的年产值达到了1000亿,占据全国童装市场的半壁江山。

(责编:王仁宏、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