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曹元龙
9月3日至4日,中非友好大家庭将发出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呼唤。
中非友谊,非比寻常。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中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18年来,中非合作步入快速发展期。5年来,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引领下,中非合作提质增效,再上一层楼。历史昭示,相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把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当年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那一幕,中国人民记忆犹新;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无私帮助,非洲人民念兹在兹。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及其产生的丰富成果,成为中非友谊万丈高楼最坚实的地基,为继续推进中非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非经济合作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麦肯锡公司2017年一份报告认为,中非经贸合作为非洲发展带来三大红利:一是创造就业和技能培养,二是知识和新技术转移,三是融资和基础设施开发。
三大红利折射出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两条途径,一是坚持“授人以渔”,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和技术交流,助力非洲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用人才。二是加紧“筑巢引凤”,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帮助非洲吸引积累更多的优质投资。三大红利透露出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一种思路,即中国在对非合作中注重提升非洲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非洲各国人民,从而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在当前新形势下,发出中非团结协作强音具有时代意义。中非合作,助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舞台,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洲这个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的关注和投入。
中非合作,助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方面,中国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另一方面,中国坚定不移支持非洲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主张对非合作要遵循“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同非洲自身发展规划对接起来。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在即,中非双方将再次彰显团结合作的强大生机,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光明日报北京9月1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2日 02版)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