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80万人民喝上甘甜长江水

——写在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湖支线通水之际

周俊

2018年08月31日09:17  来源:盐城新闻网
 
原标题:让80万人民喝上甘甜长江水

  “好消息,好消息,本月31号,新水源地建湖支线贯通,我们也能喝上跟盐城市区一样的优质长江水了,这样的民生实事真正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想到每天一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是长江水,喝上的是放心水,心里就美滋滋的。”8月23日晚,在建湖县城的好人广场,市民王先生、刘大姐和一群朋友聊着长江水的话题。
  “一桶好水”,民生所盼、民之所需。作为盐城市委、市政府头号民生实事工程,历经16个月48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今年6月30日,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主线正式建成通水,优质长江水流进盐城。作为其中的一条“幸福支线”,建湖县委、县政府紧跟大市区的步伐,为让80万水乡人民早日喝上长江水,分秒必争、协调要素、保证质量,全力推进新水源地建湖支线扫尾工程,确保八月底顺利通水。
  聚力推进“一桶水”工程建设,建湖支线与主线同槽铺设部分、沿永建线建湖支线部分高质量完成任务,完成11座顶管井浇筑并沉降到位,完成14座倒虹过河和3座管桥过河施工,22座排气阀井和16座排水阀成功安装。目前,支线与建湖县城南水厂的管道连接,6道共1.1公里顶管全部完成,正对通水管道清洗、消毒,进入设备调试及试通水阶段。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湖段全长13.77公里,同时在恒济镇建设占地60亩的增压泵站1座。驻宝应射阳湖镇工作组工作范围管线总长14.04公里,占宝应境内5个工作组管线总长的三分之一。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建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靠前服务,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为“一桶水”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县主要领导定期检查工程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通水扫清障碍。
  8月21日上午,记者在建湖颜单镇三虹村10号过河管道冲洗现场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正相互配合着使用一把长长的“钥匙”打开出水阀门,随后,管道内的泥沙等杂质顺着水流通过排水管排出。“当排水管排出的水变清澈后,就代表管道冲洗干净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京杭大运河的水已经到达建湖,管道内冲洗的水正是来自新水源地取水口,管道冲洗消毒完毕后,长江水还要进水厂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到饮用水水源标准后,才能流到群众家里的水龙头。”
  管道清洗、消毒,长江水再处理……工程越是接近尾声,越要细致入微。该县水利局局长陈远立介绍,“为确保工程质量,建湖工作组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要求对管道进行施压。有时在夜里达到规定压力,工作组及时赶到现场,会同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一起记录数据,确保管道无渗漏现象。同时,对管道冲洗、消毒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为顺利通水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喝上“长途跋涉”、来之不易的长江水,凝聚了各个工作组的辛勤汗水和默默付出,这其中包括建湖县相关镇区、部门及驻宝应工作组。“天气最冷的时候,我们在勘查线路,忙着清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天气最热达到38度的时候,我们的工人顶着烈日,精准测量,铺埋管道,奋战在项目一线,为的是让大家早日喝上长江水。”该县水利局副局长周寿田回忆说。
  工作难度大,拆迁工作更需要耐心细致做好。建湖段和建湖支线共拆迁63户,迁移线杆800多根,青苗赔偿1043亩,借用鱼塘590亩,拆除桥梁18座,涉及农户1500多户。其中:主线工程途经建湖恒济、颜单、沿河三个镇,共拆迁14户。迁移线杆250多根,迁移各类管线28处,借地600多亩。建湖支线途经恒济、颜单、高新区三个镇区,共拆迁31户。迁移线杆400多根,迁移各类管线15处,借地360多亩。射阳支线途径上冈镇,共拆迁31户。迁移线杆150多根,迁移各类管线15处,借地400多亩。
  建湖工作组成员孙浩说,“2016年3月份启动拆迁统计工作,可以说面广量大。自工程启动以来,建湖工作组以‘问题绝不上交,施工绝不耽误’为原则,坚持一线工作法,挨家挨户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地宣传,让群众了解、支持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遇到问题,我们会同相关镇区及部门第一时间解决,绝不延误时间,为全市主干线及建湖支线如期顺利通水打下了基础。”
  射阳湖段引水工程工作量大,施工难度大,线长面广路难走,河沟散塘顶管多。其中,3段1200米以上的长距离顶管都在射阳湖境内,最长的一段蔷薇河顶管1800米,已超越顶管施工最长纪录。建湖驻宝应工作组克服异地工作的种种困难,走线路、忙清障、跑工地、抢进度,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使得工程进展顺利,如期完工。
  饮用水安全是每个老百姓都关心的事。近年来,建湖把城乡安全供水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来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该县形成管网全覆盖的安全供水体系,建成苏北县级首家二级化验室,实现城乡供水户户通,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网运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控,为准确及时维修提供技术支持,打通从源头到水龙头安全供水“最后一公里”。
  如今,建湖支线通水,一项项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让城乡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朱琳)

(责编:王梦媛(实习生)、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