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脱贫:新模式催生大产业

王建宏 鲁元珍 彭景晖 张虎

2018年08月25日09:07  来源: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

  “俗话说‘借鸡下蛋’,我们这里有‘借牛生犊’,按照‘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头牛’的说法,3年后我们还掉贷款或者以牛犊折价,剩下的牛就是我们的了。”8月17日,宁夏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村民马成云高兴地说。

  “你没见赊牛时那个阵仗,大家争相来到牛圈挑选母牛。”村会计马彦龙接过话茬说,富陵村有210户赊购了基础母牛,占全村的80%,剩下的一部分村民,正摩拳擦掌等待下一次赊牛。

  位于西海固地区的海原县历来就有养殖肉牛的传统,但因养殖品种退化,加之村民自有资金少,无法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不高。华润集团定点帮扶海原县以来,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靶向治疗”,通过“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将母牛赊销给贫困户,每头母牛提供3年期无息借款6000元,政府补贴2000元,剩余2000元左右由农户自筹或通过政府担保贷款。农户繁育的牛犊以保底价收购,发往华润集团遍布全国的商超销售。

  “买架子牛一头要7000至10000元,通过母牛银行,过去买1头牛的本钱现在可以买到5头牛。”海原县高崖乡红古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平说,自己去年4月赊购了两头基础母牛,9月份又赊购了3头基础母牛和3头肉牛,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

  目前,“基础母牛银行”已累计向103个村7735户养殖户赊销西门塔尔基础母牛19647头,产犊牛5386头,带动形成高端肉牛养殖专业村20个、养殖大户2560户、养殖专业合作社17个。

  然而,在项目启动初期,“基础母牛银行”却遇冷。贫困户认为赊销牛的价格高,企业在从中赚钱。为了打消顾虑,海原县先从养殖基础条件好的村进行推广,引领示范。

  “这种优质母牛不挑食、生长快、适应性强,去年赊了5头,今年生了5头牛犊。前段时间我还卖掉了一头大点的,10360块钱,这个价可比市场价高出2000多元。”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的田兴义说。

  在产业上实现突破的同时,海原县还从文化发力。今年6月27日,海原县第三届高端肉牛大赛在贾塘乡王塘村举行。来自七营镇和高崖乡的两头西门塔尔牛被评为“牛王”“牛后”,牛主人分别获得两万元奖金。

  连续举办3届大赛,在养牛户中形成了养牛、比牛、赛牛的浓厚氛围。在口口相传中,“基础母牛银行”成了香饽饽,出现了“人人谈牛、乡乡养牛、村村抢牛”的局面。

  在这种模式催化下,2017年,海原县肉牛出栏量10.45万头,年产值9.09亿元,净利润1.82亿元。

  今年,海原县的西门塔尔、安格斯等高端母牛饲养增幅达130%。随着良种率不断上升,养牛效益也越来越高。目前,海原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中来自高端肉牛养殖的部分已占产业收入的近50%。

   (本报记者 王建宏 鲁元珍 彭景晖 本报通讯员 张虎)

(责编:王政淇)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