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记者走进宁夏银川市民大厅,被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封存的69枚公章所吸引。
69枚公章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2014年,银川市进行第一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成立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当年12月12日,银川市民大厅正式运行,宣告行政审批多头跑路的历史终结,从而实现“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的服务新格局。
银川市以行政审批“清零”工作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将26个部门的150多个审批职能实行集中审批、集中办理,封存废止69枚公章;启用“银川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不见面、马上办”引领“放管服”改革,全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创造优良营商环境。目前,宁夏政府服务实行“一张网”“一网通办”,全区80.4%的政府服务事项可不见面办理。
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在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中,银川市实行1+N审批模式,多证合一,多窗合一,创新整合商事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局与税务、银行等部门,在市民大厅实行“一窗办理”,20多家印章公司入驻网上中介超市,解决当事人在工商、税务、银行和印章公司之间来回跑路、费时费力问题。
“过去企业申办一个执照,需要在审批服务局窗口进行企业名称核准,申请营业执照,然后去印章公司刻制图章,到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签订第三方协议,在开户银行做开户许可,最后到辖区税务所做信息补录。这一趟下来,至少5至15个工作日。”说起以前的情况,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施工许可处处长吴晓玲直摇头。
“而如今,通过整合商事服务大厅,节省了时间,企业开办时间由改革前的5.8天,变为一日办结,提速了4.8倍。”吴晓玲说,下一步,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129个事项实行按分钟记件,98个事项按小时计件,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化。
由于实行了行政审批改革,银川成为全国企业开办用时最短的城市。
记者在银川市民大厅遇到了正在申请办理个人公司的银川市民马永道。他告诉记者,来这里办事,避免往返多次跑路,节省了时间。“今天把所需的资料带来,很快就办完了。特别是在办理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工作人员都会耐心细致解释。”
一窗受理N窗联办
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经过3年试运行,出现了诸如信息化平台起点低、信息共享难、材料认证难、并联审批难,部分事项游离在大厅之外,办事群众来回跑、反复跑、多头跑等突出问题,制约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推进。
如何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实行1+N多证联办,打破准入易准营难的局面。”吴晓玲说,银川市推出“中央厨房精准配餐服务”,企业按需下单,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准入准营服务。
与此同时,银川还推出深化投资项目改革,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工业项目类可以在投资项目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审批,实现1+N的项目报批服务新模式。
全市对审批事项流程进行整合重塑,采取关键事项节点管控、一般事项并联审批的模式,依托政务审批管理平台,项目审批办理一个事项,其他N个一般事项可以同步,实现一条龙的高效便捷审批。
申请人申请办理一个事项,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办成多个事项,再也不用多头跑、反复跑。以市场准营准入为例,实行1+N服务比改革前提速41个工作日。
省时的同时,还节省了企业在办理审批时的开支。改革前,开办药店需用时2至3个月时间。改革后仅需5个工作日,一次完结所涉及证照,仅房租及人工费用为企业节省成本15万元左右。
目前,宁夏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31个厅局在自治区政务大厅设立窗口,1279项政务服务事项对外集中公开办理,自治区民委、外办等10个厅局的86项事项在综合窗口代办,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实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的愿望。
多评合一多图联审
多评合一、多图联审是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的亮点。
以前建设项目报批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都要逐一到相关部门办理。如今,多个评价报告合并为一个,实现了统一受理、统一评审、同步审核、统一审批,最大程度压缩项目评价时间。
银川市将施工图审查、消防图审核等多种图审,合在一个联合电子审图平台实行统一联审。
通过实现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网上办理,将传统的“人带着图纸跑”变为“图纸在网上跑”,施工图审查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方便了建设单位业务办理,真正做到了“不见面,网上办”。
按照一项工程只委托一家图审机构审查的原则,整合区内现有各类图审机构资源,使其具备建设、人防、消防、气象、通信等综合图审资格。
目前,除消防技术审查外,所有图审工作均实现由一个图审机构来完成,让“多条线”汇聚为“一个点”,彻底改变以前“多头报审”“多方跑路”的状况。
银川市实行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了群众和企业体验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我们将优化完善银川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力争年底前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政务服务全覆盖,加快建立24小时便民终端建设,年底完成100台终端机的研发布点和安装,打造企业报批不出园区、群众常办事项不出社区的服务模式。”吴晓玲说。
改革以来,银川市吸引了28000余家企业高效注册,同比增长48%,新增城镇就业15万余人,新增电子商务、游戏、信息化等8类新型企业300多家。
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只是全自治区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在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通过改革,做到简政放权到位、放管结合到位、优化服务到位。
据了解,通过事项梳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服务事项颗粒度、规范性、标准化在全国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名列第一。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第11,较上年提高12个位次,居西北第一。(记者 梁士斌)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