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8000余件 同比增6成

张鹏禹

2018年08月20日07: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上半年全国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8000余件 同比增6成

互联网虚假广告遭重拳整治(网上中国)

上半年全国查处各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8000余件,同比增六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家与广告商纷纷瞄准了这一新兴的广告投放空间。打开浏览器,各种弹窗广告、悬浮广告挤满了页面的边边角角;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排行前几位的也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广告推荐;刷一刷微信朋友圈,广告商又伪装成好友的样子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所夹带的虚假广告也在误导消费者,诱其上当受骗。

虚假广告骗术多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占比从2015年的10.8%上升到2017年的15%。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商机吸引了大量商家在网上投放广告。

“互联网广告相比传统广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形式多样,二是互动性强,三是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斌介绍说。据统计,2015年我国互联网广告经营额已超过2000亿元。

然而充斥网络空间的各类广告良莠不齐。其中与百姓生活联系最密切、群众反响最强烈的就是虚假广告。具体而言,不法商贩通常会采取以下几招:首先是移花接木,图片与实物不符。比如有的网购面膜根本盖不全脸,有的植物种子根本不出苗,有的服装颜色与图片差异太大,等等。其次是无中生有,夸大宣传。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7月公布的30件典型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例中就有很多属于这种类型。有辽宁大连海产有限公司在网上宣传其销售的“美味研”牌海带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功能”,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有陕西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产品广告中提到“选出预期目标涨幅不低于20%个股,综合选股成功率高达83.21%”,利用虚假数据误导消费者投资。这些虚假宣传花样频出,已经成为老百姓眼中的社会公害。

除了虚假宣传外,一些违法广告还存在封建迷信、低俗色情、不正当竞争、侵犯用户隐私权等问题。

违法广告危害大

虚假违法广告运用花样翻新的手法、夸大其词的宣传、无孔不入的传播渠道给消费者灌输莫须有的产品功效。尤其是涉及医药卫生行业的违法广告,更是击中了社会痛点。假冒医生、假冒养生专家在网络上频频现身,误导、欺骗消费者。有的医药广告演员伪造高大上的头衔,在网络上夸夸其谈,用精湛的演技为假药站台。有些违法广告涉及低俗色情内容,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危害,更挑战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比如去年绝味鸭脖在网上投放的一组广告,内容低俗媚俗,受到长沙市工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

互联网平台监管不到位是导致违法广告在网络上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平台对广告投放效果的放大作用会加剧违法广告的危害。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魏则西事件”调查组就认定“百度搜索相关关键词竞价排名结果客观上对魏则西选择就医产生了影响,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存在付费竞价权重过高、商业推广标识不清等问题,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容易误导网民,必须立即整改”。网络平台不是价值中立的真空区域,而应是守土有责的责任主体。

近年来,广告在内容个性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和精细传播方面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新的广告样式。刘斌认为,应加强对各类新形式互联网广告的监管,“比如在朋友圈里大量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应纳入监管范围”。

重点整治初见效

针对虚假违法广告这一社会公害,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始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委部署今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工作。

专家指出,今年的整治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多部门联合出击,协同作战。其次是关注重点领域,有的放矢,重点整治五类违法广告: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互联网广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身体健康的食品、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含有欺骗误导消费者内容、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利益的金融投资、招商、收藏品等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等。第三是把握时间节点,步步为营。今年的虚假违法广告治理将持续到今年年底。第四是发布典型案例,以儆效尤。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18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件,河北秦皇岛蕾迪商贸有限公司等20家广告责任主体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并被处以罚款。今年7月,又公布了30件2018年典型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其中包括湖南长沙绝味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等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违法广告案。

通过重拳出击,虚假违法广告治理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5万余件、罚没金额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和292.7%;查处各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8104件、罚没金额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2%和17.0%。

张鹏禹

(责编:申亚欣、闫嘉琪)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