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为何引争议

杨三喜

2018年08月09日07: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单单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对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范围不断扩大,它仍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

  -----------------------------------

  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毕业生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期间成绩、所获奖项、英语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打分,依循近年来的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便能够进入上海的落户通道。此外,《办法》还提出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在传统的打分机制之外,直接落户。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争议。

  近年来,不少二线城市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人才大战,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步放松对人才的落户限制,尤其以郑州等城市的人才落户政策最为宽松,对学历的要求降低到中专。

  与此同时,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则在收紧。落户难加上高房价,让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二线城市的凌厉攻势下面临不小的压力。据统计,近年来,北大、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逐年下降,已经跌破50%。求职平台猎聘的一份报告显示,京沪两地人才净流入率呈下降趋势,而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高居第一,武汉、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户籍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正是为了应对人才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

  但争议在于,新政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比如很多网友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感到委屈,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在沪的复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不可以?为什么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这背后还涉及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虽然,北大、清华每年毕业的数千名本科毕业生中,近80%选择升学深造,2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中又有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北京,真正愿意为了落户而选择上海的并不在多数,但是单单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为试点对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范围不断扩大,它仍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

  可以理解上海在传统打分机制之外,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试点、再扩大的谨慎态度,但是政策出台之后,公众的解读难免会走向另外的方向,甚至溢出落户政策之外。难道北大、清华本科生,成了一种身份和特权?民众的这种理解,或许偏颇,却也不是没有缘由。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上线率、“北清率”,但是地方政府、学校仍然有用高考状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绩的冲动,这种政绩观的背后有着民众对北大、清华的盲目崇拜心理作为支撑,而这种心理又是由一项项公共政策,点点滴滴浇灌而成,当然也就包括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者为试点的举措。

  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这个焦点议题之外,还有很多内容被忽视了,比如,《办法》将高校划分为“第一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二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并赋予不同的加分分值,第一类与其他类之间分差达7分,这种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难道不是在固化高校身份,强化“一考定终身”观念吗?

  杨三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王政淇)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