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速度,请致敬这份战火废墟上的“中国胆识”!

【查看原图】

非洲的西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

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基础设施大量损毁。

它叫安哥拉。

▲战时损毁、弃置荒野的坦克成为儿童的玩物。

▲战时损毁、弃置荒野的坦克成为儿童的玩物。

后来,和平曙光初现,

安哥拉启动战后重建。

中国铁建以EPC方式

承建安哥拉本格拉铁路,

中国万千建设者奋勇前往。

▲中国建设者在安哥拉的故事。

今天,小新带大家一起走进安哥拉,

用一个个真实的镜头,

回顾这段建设历史,

这是央企在异国惊心动魄的项目,

更是沉甸甸的国家荣誉!

本格拉铁路:1344公里的建设传奇

本格拉铁路全长1344公里,横贯安哥拉全境,起于大西洋港口城市洛比托,止于安哥拉与刚果(金)交界的卢奥市。2007年开工建设,2015年2月14日全线通车运营,安哥拉、赞比亚和刚果(金)等三国总统出席贯通仪式。轨距1067毫米,采用中国标准,由中铁二十局以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该铁路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企业在海外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

开工之初

本格拉铁路开工典礼上,当地民众热烈庆祝。

交通是施工的一大困扰。多数桥梁毁于战火,交通处于瘫痪之中。

本格拉铁路线路勘察时有军、警协助,但在保护任务之外,恶劣的交通条件也让他们束手无策。

中铁二十局的物流基地承接国内而来的所有物资设备接卸任务。下面是机车卸船、运输的场景。

艰难推进

在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中国与安哥拉员工也面临着条件辛苦、战争冲突等恶劣的因素。

中国、安哥拉员工携手组装轨排,为施工一线抢进度提供保证。

推土机作业过后,路基表面两个未爆地雷赫然在目,这种危险情况中国员工曾有多次遇见。

地雷,这个施工进度的头号威胁,仍不断出现在铁路延伸的前方……

这是在铁路沿线排出的部分步兵雷。

士兵担负着安全保卫工作,他们与员工如影相随,陪伴工程始终……

施工间隙,一名员工呆坐在旷野之中,眉宇间透着淡淡的乡愁。化解心病、调节心情,保持队伍稳定是海外党组织重点工作之一。

不过,面对挑战,参建员工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

累累硕果

在建设者们顽强拼搏下,昔日破败、凋敝的铁路已从战火废墟中走出,如今正在以多彩多姿、活力迸发、充满时代气息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5年2月14日,本格拉铁路通车试运营,

安哥拉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多斯,

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约瑟夫卡比拉,

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

为安哥拉本格拉铁路通车剪彩。

罗安达铁路首次列车运行,当地居民蜂拥前往终点站马兰热车站。

安哥拉,洛比托。在新建成的宽扎河大桥上,一列红黑相间的列车快速通过。铁路两旁,手持各种维养工具的铁路工人等候上线作业……

2017年7月份,中铁二十局获得本格拉铁路全线维养合同,数百名曾经与中国师傅并肩战斗的当地铁路建设工人,再次以铁路维养工人的身份走上线路。

辽阔的平原上,已成型铁路虽然还不起眼,但仍能看出其顽强的身姿。正如人们所说“这是项无比艰巨且高质量的工程,它凝聚着中国和安哥拉人民的鲜血、汗水和泪水”。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中肯的客观评价。

《国家荣誉》:惊心动魄的铁路传奇

通过上面的故事,

相信大家对本格拉铁路也有了直观的了解,

但这些只是这项工程的冰山一角,

想看更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和照片?

下面这本书一定能满足你!

书名:《国家荣誉》

作者:邓勇 赛文德 陈磊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品

本书以纪实手法反映了——

中铁二十局在安哥拉10多年来发展的轨迹,

忠实记录了开拓者的奋斗历程和前进足迹,

涵盖修建安哥拉罗安达、本格拉铁路等重大事件。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作书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非洲大地竞风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再出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央企建设们

在非洲大陆创造了蔚为壮观的施工传奇,

反映了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新时代征程上,

中国人的奋斗故事及折射的邦家之光!

▲安哥拉交通部长奥古斯都·达·席尔瓦·托马斯题词:这是一项无比艰巨且高质量的工程,更凝聚着中国人和安哥拉人的鲜血、汗水和泪水。

中铁二十局先后有8000名员工历经10余年修建

横贯安哥拉东西全境的本格拉铁路。

向卓绝奋斗在本格拉铁路及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业、

缔造可歌可泣雄壮历史者

致以崇高敬意!

内容来源丨中国铁建 中国工人出版社

来源:国资委网站  2018年07月24日16:09
(责编:王吉全)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