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江安吉黄杜村为贫困地区捐赠1500万株茶苗

“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王慧敏  方  敏
2018年07月15日05: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7月初的浙西北,时而酷热、时而暴雨、时而下起冰雹。变幻多端的天气,搅得宋昌美很是不安,时不时要到茶苗基地瞅上两眼。

  “茶苗是捐给贫困地区的,万万含糊不得!”碰到宋昌美,她刚从茶苗基地回来,鞋和裤脚都沾满了水。

  今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村里种白茶致富的情况,满怀深情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宋昌美便是20名党员中的一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黄杜村能富起来,是党和政府帮扶的结果

  骤雨初歇,绿油油的茶田飘着如纱似的薄雾,仙境一般。“我们能富起来,是党和政府帮扶的结果。替国家分忧,是我们的责任。”宋昌美忆起往昔:

  30年前的黄杜村,穷得叮当响。这个躲在浙西北群山旮旯里的村庄,除了山,还是山——人均不足7分耕地。而这些地,多是零零散散的坡地,无论种麦还是种稻,产量都很低。1990年宋昌美嫁过来时,丈夫家里买不起鱼,按照当地风俗,招待客人又不能没有鱼,就只好用木头刻一条鱼放在餐盆里,算个大菜,图个彩头。

  政府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山里人脱贫,组织了一次又一次“会诊”。1995年,科研部门发现这里的土质、气候、积温、海拔适宜白茶生长,建议政府推广。乡党委和政府迅速作出了建设“千亩白茶基地”的决定。可是,因循于旧有的耕作模式,村民们响应者寥寥。于是,乡干部走街串巷,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嘴皮磨破了,效果依然不佳。

  碰了“硬钉子”,乡里没有放弃。农民没钱买茶苗,乡政府给补贴;农民不懂栽培技术,乡政府便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10元补贴……

  为民着想,就受民欢迎。随着乡政府上述措施的出台,农民由不愿种到抢着种。到1998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如期完成。

  因势利导,安吉县政府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黄杜村种植白茶的经验。2001年,安吉白茶种植突破万亩。2003年,黄杜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门口停着宝马车,家里住着别墅,城里还有洋房……昔日的穷媳妇宋昌美如今也富了起来。

  黄杜村植“富”的成绩,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视。2003年4月9日下午,习近平同志来到黄杜村,他蹲在茶田边的田埂上,细细询问种茶细节和茶农需求。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习近平同志对黄杜村的富民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习近平同志的赞扬,更加坚定了茶农种茶致富的信心。2004年,安吉白茶面积升至5万亩;2010年,接近10万亩。15年来,茶农们牢牢遵循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一心一意在多种茶、种好茶上下功夫。

  这些年,记者曾多次采访黄杜村,目睹了小山村的巨变。茶叶在这些勤劳、智慧的农民手中,已成了“绿色银行”:家家土房变洋房,户户都有轿车。除此之外,村里还出现了帐篷客酒店、白茶民俗村、茶博园……“现在村里不仅卖白茶,还卖起了茶风景和茶文化。”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

  “村里白茶产值超4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全村有小汽车420辆,141户村民乡下有别墅、城里有洋房,有人还在海南买了过冬房……”盛阿伟向记者“交了底”。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

  饮水思源。富起来的村民,念念不忘党和政府的恩德。

  今年1月2日,在“坚定‘两山’路,奋进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中,溪龙乡党委召开“千人干群大会”,各村围绕“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主题开展了思想大讨论。

  在黄杜村,看着两个大问号,村民们都有话要抢着说。

  村民叶兢君说:“那时候我们没钱种白茶,是市、县、乡各级相关部门压缩办公经费,最后挤出10万元扶持资金给我们,这才开了头。”

  村民宋春美说:“白茶面积扩大后,我打算买设备、建厂房进行茶叶加工,想贷款却没东西抵押,是县信用社给我申请了‘彩虹贷’,凭信用就贷到了100万元。”

  村民丁连春说:“有一年夏天连着半月没见雨,大红日头连着晒,眼看着一片片茶田蔫头耷脑、最后连叶子都晒黄了,是中茶所的肖强研究员紧急来村里指导,帮我们把损失降到最低。”

  ……

  七嘴八舌中,村民们将致富原因大致归结为三点:一是党的领导和支持,二是大自然的禀赋,三是茶农自己的辛勤付出。“后两点以前就有,为什么以前富不起来、当下却富了起来?党的领导和支持是关键!”盛阿伟的总结,村民们都很服气。

  而在村民们的心中,最想感谢的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是他在村里调研时的鼓励,坚定了我们种茶致富的信心。”“当年,是他给每个村里派来了科技特派员,让我们种茶有了专家指导。”“总书记说‘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为总书记和党中央分点忧?”有村民这样提议。

  这一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经过一番讨论,共识达成了:“向贫困地区捐茶苗,教他们种茶,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随即,黄杜村党总支向全村村民发出倡议:向贫困山区支援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

  “这是难得的为党中央分忧的大好事!”“之前想去国外旅游,现在改成国内游,省一些钱来育苗……”村民们纷纷响应。

  很快,1500万株茶苗全部被认领。村民们精选了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茶苗进行培育。

  酷暑时节,以往都是茶农们休息的时候,自从确定捐赠事宜后,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看到日头太毒,种植户李粉英买来遮阳网,给茶苗铺上;退休在家的老党员盛德林,拿出一年的退休补助金购来捐赠茶苗,并不时前去查看长势;溪龙乡新青年创业联盟会长贾伟,召集全乡青年白茶种植能手,组建起网上技术指导小组;村民黄梅蕾、张根才恨不能从早到晚盯在田头……“我们要育出最好的茶苗,争取1500万株茶苗百分之百存活!”村民们纷纷表态。

  先富帮后富,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

  黄杜村党员发出的倡议,如巨石投水荡起无边涟漪,不仅本村、本乡群众热烈回应,整个安吉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这样的好事,我们也应该做!”其它乡镇的茶农也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茶苗。县里的农业科技人员、茶叶生产厂家、茶叶经销商,甚至学校教师、机关干部也纷纷加盟“帮扶团”,“有苗出苗,无苗出力,共同为贫困地区脱贫助力。”安吉人发出了这样的誓言。

  白茶苗对降雨、积温、土质、海拔均有一定要求,要想真正起到帮扶效果,必须选对捐赠地域。

  5月下旬到6月底,溪龙乡政府、县农业局、中茶所、浙江省茶叶集团等技术人员三进西部,行程数万公里,最终确定了四川省青川县、湖南省古丈县、贵州省沿河县和普安县的贫困村作为受捐地。

  可茶苗在贫困地区种下后,村民不懂种茶技术怎么办?

  这一点,黄杜村的茶农早有了考虑。“我们可以空出时间去贫困村做技术指导。”阮安中、章修文等村民主动请缨。根据村民志愿,村党总支也做了周密安排:将种茶大户分成3个组,每组8人,实地去3个省的贫困村轮换蹲点指导。

  “爱心茶苗到哪里,我们就技术指导到哪里。”中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我们和黄杜村结对已有10年,茶农的捐赠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情怀,我们与有荣焉。”该研究中心主任肖强表示,中茶所将在种植、管理、生产等一系列环节上,为受捐地茶农提供一条龙服务。

  茶叶进入采摘期后如何变成茶农实实在在的收益?

  “加工、品牌和承销不仅全包,我们还会帮他们建立品牌,开拓营销渠道。一定让他们像黄杜村一样富裕起来。”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人表示。

  据悉,今年10月,1500万株茶苗将陆续运到选定的贫困地区。

  “富而好德、富而好仁、先富帮后富,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杜村党员捐赠的不仅仅是致富的茶苗,也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明之苗。”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5日 01 版)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