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残破的楼房毫不起眼。然而在2010年3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时任总理普京就其修复工程进行磋商并达成了共识。
它为何牵动两国领导人的目光?又为何让习近平如此挂念?
90年前,这里曾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最为惊险曲折的一次党代会。
探秘中共六大的前世今生
距莫斯科市中心约40公里的五一村帕尔科瓦亚大街18号,是一栋三层高的典雅小楼。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六大)会址。
六大,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201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位于莫斯科郊外的这处旧址与新馆,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今生,见证了怎样的革命历程,又承载了多少对未来的期盼?
90年前,那一次特别的会议
1928年的6月中旬,正是莫斯科白昼最长、风景明媚的初夏。莫斯科火车站人来人往中,突然出现了不少神秘的人和车。
“当时,(中共)代表们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车厢里的窗子都被窗帘遮住了。一些同样拉着窗帘的大客车和小汽车直接开到月台,接上他们,穿过莫斯科,前往郊外。这是一项特别行动,为了确保共产党员不会被抓捕,不会被杀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维克托·乌索夫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这的确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
1927年,白色恐怖下的广州街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陷入白色恐怖的重重笼罩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残暴镇压,以及中共党内“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让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然而,此时的国内不具备开会的安全条件。从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召开中共六大起的3个多月时间里,会议地点几经酝酿,仍因安全难以保障,无法定夺。
恰逢共产国际决定1928年春夏之交在莫斯科召开几次国际会议,希望中共派代表参加。经多方考虑,中共中央希望把中共六大会址定在苏联境内,并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请。
此时,“赤色职工国际”驻中国代表米特凯维奇也向共产国际提议,在苏联境内召开中共六大。共产国际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并把会议的举办地点定在了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
自1928年4月下旬开始,出席中共六大的100多名代表,冒着被国民党抓捕的危险,分多批前往莫斯科。为确保安全,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代表到达会场报到之日起就不再使用自己的名字,一律使用编号。
这是党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唯一一次用代号相互称呼姓名的大会。
瞿秋白是“21号”,周恩来是“22”号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西南郊外的五一村,迎来了它最特殊的时光。上百名中国人在这座警卫森严的村子里,散步、交谈、唱歌,抑或争论。草地、树林、小路,以及楼里的起居室、会议室和过道上,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陌生的编号,交替闪现。
“在当时艰难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需要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未来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方针。”俄罗斯中共党史专家卡尔图诺娃介绍说。在小楼二层会议室里,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瞿秋白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报告……
“在中国人民饱受磨难的时候,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关头,来自中国各地的140多名中共代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俄罗斯人民和国际组织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险阻,远涉万里来到莫斯科,召开了中共六大。”85年后,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上,如此感慨。
5年前,那一次特别的启动
遗憾的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难困苦的那座建筑,却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渐渐埋没在岁月尘埃里。
始建于18世纪的会址楼,因为黄白相间的外表涂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有着“银色别墅”之称。1960年,该建筑连同庄园内的教堂及其他建筑,作为18世纪至19世纪历史建筑群,被列为联邦级历史文化遗产。
二战后,“银色别墅”先后变成集体住宅和国营商店。2012年,来到五一村寻访六大会址时,眼前的情景让人痛心:楼房已经没了房顶、窗户,只剩下断瓦残垣,孤零零地立在满地垃圾中。
修复前的中共“六大”会址遗址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十分珍视中共六大这个历史事件,也十分珍惜中俄两国人民相互支持的宝贵历史。”中共六大会址的保护,被提到了两国元首级议题中。
2013年3月22日,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的补充议定书,确定对中共六大会址进行修复。翌日,习主席与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共同出席了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习近平在仪式上表示:此时此刻,我们举办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意义非常特殊。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8000多万中共党员和13亿中国人民,向普京总统等俄方领导人和所有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的俄方朋友致以衷心感谢。
同年9月,中俄两国代表签署了中共六大会址租赁合同,租金每年1卢布,租期49年。中方出资修复后,将其作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分部,举办中共六大常设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展览馆整体建筑占地3267平方米,其中主楼1741平方米。
时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经历了中共六大会址“重生”的整个过程。“不容易啊!”每每回忆,她感慨万千。这不是修复一栋楼的事,而是“以旧修旧”还原文物保护建筑。光是办齐租赁合同的全套法律文书,就花了1年零5个月时间。
修复涉及俄罗斯国有资产局、能源局、地籍局、文物局等十几个部门和市、区、乡几级政府。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亲自协调,致信戈洛杰茨副总理和有关部门,解决施工中的难题。那段时间,张中华几乎每天要去施工现场,“水、电、暖等管线铺设,一切从零开始”。她的继任者龚佳佳,时任中国文化部外联局欧亚处处长,也见证了文化部当年这个“一号工程”的不易:“各种谈判、协调、文件,几乎每天都会从前方工作组传来,工程进度也每天在变化。”
现场协调会从初期的每月一次,变成后来的每周一次、每天一次。位于帕尔科瓦亚大街18号的这处会址,在五一村居民眼中从未这样热闹:每天天刚亮,双方代表就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开会,现场解决各种问题……
压力最大的是承担会址工程修复任务的中建一局项目团队。为确保100%复原会址,他们冒着楼房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用相机详细记录历史遗物的种种细节;为了在漫长冬季中争取工期,他们创造性地采用“逆作法”等特殊方式,为建筑穿上“巨型保暖外衣”以提高施工场所温度……
华丽的石膏雕花有很多复杂的曲面,每一处雕花都要经过制作加工、测量定位、现场拼接、接缝等6道复杂的工序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相关部门和党史研究专家、历史学者,对常设展览馆的展品内容仔细考证、推荐;相关当事人也积极回忆细节。会议厅、代表宿舍等,尽可能还原开会期间的布置。“中共六大召开前的形势”“中共六大的筹备与召开”“中共六大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一组组展示内容,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六大前后的历史风貌。
2016年6月20日,修复工程顺利通过中俄联合验收小组验收。验收会上,莫斯科市文物局局长阿列克谢·叶梅利亚诺夫感慨“中国速度”:“ 按照一般进度,工程应该到2019年才能竣工。”俄罗斯中央科学修复设计院也对“中国质量”给予肯定,在验收意见中他们郑重写道:“(项目)较好实现了文物修复与展览陈设的内外统一”。竣工后,这座建筑接连荣获莫斯科市政府授予的“优秀修复项目奖”及“文化遗产修复及现代化使用”特别大奖,并赢得了20万莫斯科市民参与投票的“最佳印象奖”。
两年前,那一次特别的开馆
2016年7月4日,修葺一新的六大会址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重现昔日“银色别墅”的风采。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分别宣读了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贺词,共同为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揭牌。
2016年7月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右)和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共同为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揭幕。新华社记者戴天放 摄
从此,这里成为一处国人追寻中共党史、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海外教育基地,又成为一处续写中俄两国友谊、增进理解、交流文化的新场所。
修复后的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
莫科斯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探寻中华民族复兴的秘诀而来。看着展厅里的展品,听着详细生动的讲解,来自世界政治系的朱东法不禁感叹:当年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已倒在了历史尘埃中,但我们伟大的祖国依然蒸蒸日上。“这让我们更深切感怀革命先辈始终不渝的奋斗。我们新一代也要继承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为中华之复兴继续前行”。
1928年6月18日大会主席团通过的大会会场规划档案资料。现存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
当地居民玛利亚亲眼看到这座建筑如何从一地瓦砾变身为优雅美丽的展馆,“简直是个奇迹!”五一村的村貌也获得巨大改善。昔日的泥泞小路、遍布垃圾的河道、破损严重的居民楼,如今整治一新,新修的花园、公交车站、人行道,给当地居民带去了便利,接通的管道天然气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俄罗斯师生到展馆参观
“90年前,中共的一次会议让我们小镇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90年后,会址的修复与展览馆的建成,又拉动了小镇的发展。”距展馆不远的莫斯科1391学校历史老师阿里宾娜经常组织学生到展馆参观,“会址被修复了,可以看到如此美的建筑,我们心怀感激。进入展馆,又可以了解到我们最亲近友好邻邦的一段历史,了解他们所珍视的东西”。
“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的建成,体现了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的时代精神,也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回望5年前那次庄严的启动、开馆时习主席发来的致辞,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信心坚定,“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新高度,把这里建成一座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深化友谊的重要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党史、珍视历史、赓续传统,让中俄友谊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加强。”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