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市场越是增长 底线越要守好 提质越发紧迫

移动搜索亟待堵“黑洞”(e调查)

本报记者  吴  姗  宋静思
2018年05月17日0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插画:李瑞宁

  如今,移动端成了搜索乱象“重灾区”,有的知名搜索引擎手机客户端被曝输入疾病名搜到定制广告和山寨链接,不当竞价排名也重新抬头。

  花钱买排名,竞价推广无底线;输入关键词,山寨链接跑前面;一次搜索后,广告“轰炸”惹人嫌……移动搜索渐成搜索“黑洞”,底线屡遭突破。

  据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一季度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增至6.66亿人。市场越是增长,底线越要守好,提质越发紧迫。问题出在哪?究竟怎么治?记者展开调查。 

  竞价排名卷土重来

  同一广告反复出现,严重“霸屏”

  日前,记者在手机端下载几个知名移动搜索APP,先后在这些APP和部分内置浏览器的搜索栏输入“胸闷”一词,发现搜索结果的前几条甚至首页均被医院广告占领,广告打着“中医品牌”“名师诊疗”的标签,来院路线、坐诊专家、咨询电话等信息一应俱全。同一家医院的广告甚至反复出现,严重“霸屏”,多次往下拉动页面才能看到其他信息。当然,和前些年相比,搜索引擎对广告做了明确标识。

  随后,记者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使用相同浏览器、APP又搜索了一次,结果并不相同,医院广告换了一批。经调查发现,不同的移动搜索引擎因收费价格、服务方式、效果不同,导致呈现方式不同,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已卷土重现,极大引发了网民的不信任感。

  近年,相关法律接连出台,首个搜索引擎行业管理的部门规章《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界定搜索引擎广告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都为搜索引擎乃至互联网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

  “竞价排名不是新鲜事,它关系到互联网公司根本上的运营机制,在国外也发展出比较成熟的广告模式。”人民在线副总经理杨松表示,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行业道德等对它规范管理,把握好竞价的度,尤其对医疗、教育、招聘广告等问题多发领域应采取特殊处理,“善待”公众搜索中的刚需。

  据了解,搜狗早前推出了没有商业信息的医疗健康垂直搜索频道“搜狗明医”,内容已覆盖搜狗网页搜索中70%的医疗类查询需求,并且推出7×24小时搜索举报受理服务,1—3个工作日须处理反馈,在商业广告业务上也有类似举报投诉机制;饿了么平台推出区别于传统竞价排名的升级版付费推广服务,付费推广的位置只有页面第五、第十位等,不超过用户所在区域内餐厅总数的1%,并且标明是“广告”。

  去年,多家搜索引擎公司发布的移动搜索页面体验白皮书提到,友好的广告内容是对页面主体内容的有益补充,但要以不干扰用户正常浏览体验为前提。

  “除了行业自律,很多问题的治理需要多方携手。比如上线客户资质审核问题,公司很难对上传的营业执照等证件一一排查、核准真假,相关部门应牢牢把关。”杨松表示。

  山寨链接明目张胆

  虚假信息隐蔽推送,不堪其扰

  近期,多家媒体曝出山寨网站占据移动搜索结果首项。有网友在某搜索引擎移动端输入“物流服务”等关键词后,在结果排名第一的所谓“德邦物流”网站上下单,打了咨询电话、填了快递信息,最后却发现是一家山寨公司,深感“坑挖得好深”。

  无独有偶。记者调查发现,在移动端输入“贷款借条”等字样,搜索出来的广告链接带有“欠债9万一次还清,月利息几十元”等夸张推广语,不少链接还标注“官网”字样。然而体验过的网友反映:纯属骗人。

  带有明显误导性和欺骗性的广告并非个例,移动搜索呈现的虚假广告“千人千面”,令人不堪其扰。

  记者发现,移动端的违法虚假广告具有更高的隐蔽性,有些甚至出现在“信息流”“社群”等载体中,以个性化、定制化新闻形式或者二级跳转形式呈现,不易被察觉和识别。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今日头条在二、三线城市的APP界面刊登“二跳广告”,即浏览页面会从正规产品跳转至按规定不能上线的产品页面,有内部员工帮助一些虚假广告避开审核流程。目前,今日头条已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加快处理。

  虚假信息让人心生抵触,低俗垃圾信息危害也不小。部分移动搜索的信息资讯和广告链接带有恶俗的标题、配图,一旦网友不小心点进去,还会有更多低俗暴力内容推送过来。

  “‘李鬼’链接或者低俗信息,可能是平台算法模型导致的结果。”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算法未必精准,更不能排除误操作、误点击等行为干扰,搜索平台应提高价值判断、坚守道德底线。在源头信息收录上,平台对有关账号、内容的审核要进一步加强把关,使优质内容得到更好的推荐。

  知乎高级副总裁李大海介绍,知乎坚决反对用“垃圾内容”换取流量,公司有意识地通过算法优化等技术手段,引导用户探索其兴趣边界,让用户既能获得感兴趣的内容也能获得有帮助的信息。

  “应建立更加便利移动端用户的投诉渠道。”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建议,可以尝试利用黑名单或信用奖惩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企业名单。

  个人信息搜索过度

  不法分子越权滥用,精准欺诈

  有人说,上网那一刻,你就被“盯”上了,个人信息被人为操作。

  北京一位网友反映,前阵子在淘宝搜索了一个产品,接着就在其他搜索端被推送了相关产品的广告,“贴心”服务不贴心,不同应用场景中留下的数据被“通用”了。

  与PC端不同,手机端集合了大量个人数据,各种垂直类平台的发展也使用户分散在不同平台,尤其是医疗、教育、招聘、生活类信息搜索中涉及不少个人敏感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搜集进而实施精准欺诈或广告轰炸,成为移动搜索泄露信息的高发区。

  高富平分析,移动端上个人信息被过度获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应用大多不尊重个人选择权,利用概括式同意,肆意采集个人信息;二是为占领市场或拥有更多用户资源,部分软件设计采取易注册、难退出的策略,迫使用户停留在本应用上。

  《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安卓系统手机应用中,有98.5%都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绝大多数软件获取用户隐私是出于用户正常使用产品的目的,但9%的手机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现象。

  专家分析,在手机应用具体场景中,使用必要的个人信息提供和改进服务,甚至适度的商业推送,属于合理范畴;而超越必要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用于服务之外的目的,或者未经有效同意向第三人提供个人信息,则属于滥用行为,应及时改正、加强规范。

  日前,百度对公司全线产品进行了隐私现状排查及优化,组建了专门的用户隐私治理小组,平台去年累计处理20.8万个“涉嫌窃取用户隐私”的恶意网站;饿了么建立完善的账户风控体系,外卖平台及物流系统都已通过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认证,并加强对员工用户隐私安全的培训; 5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实施后,知乎将根据要求继续升级相关保护机制……

  专家表示,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用户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平台要恪守规范、把好内容、增强自律,用户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7日 14 版)

(责编:张旭(实习生)、王政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