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运行:筑底企稳 稳中向好

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9.4% 规上工业结束2015年以来下滑态势

2018年01月27日17:5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沈阳1月27日电(何勇 胡婧怡)记者从今日开幕的辽宁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获悉,2017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策并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等多个主要经济指标,用电量、货运量等多个先行指标好于预期,表明辽宁经济企稳筑底、回升向好态势愈加明朗,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运行正逐渐走出低谷。

辽宁省代省长唐一军在27日上午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经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942亿元,同比增长4.2%,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全省2017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198亿元,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5%。

辽宁工业生产结束了长达33个月的负增长。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持续下降,实现利润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94%。工业用电量增长4.5%,铁路货运量增长了9.3%,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增长12%,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8%左右,各种先行指标好于预期。

辽宁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培植新动力。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产业发展迅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80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达18%。仅沈阳市2017年就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92家,净增数量超过前四年净增量总和,数量达到847家。沈阳还实施“双培育计划”,遴选200家“准高企”、300家规上中型企业入库培育,培养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2017年辽宁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康平县北四家子乡菜园子村贫困户马秀玲,在村干部带动下,养殖40多头猪和几头牛,2017实现了脱贫。像马秀玲这样的贫困人口,全省有25.3万人脱贫,566个贫困村销号、4个省级贫困县摘帽。同时,新增就业44.6万人员;商事改革进一步释放社会创业热情,新登记市场主体629万户,平均每天增长1722户。

尽心竭力防风险。2015年以来,通过预算资金偿还、企事业单位改革等多种途径,政府债务余额下降23%;全省养老金保险基金规模达到73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划转资产289亿元。企业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东北特钢等企业债务风险得到妥善处置;营口港、本钢集团正在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专家表示,如果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能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就可以确认辽宁经济呈现了拐点性变化,将进入合理区间。

(责编:王仁宏、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